雨天傷身行為2:你一直穿著濕鞋/濕衣服
雨天中,鞋子或衣服被打濕是常見情況,但這種行為可能帶來以下風險:
- 皮膚感染
濕潤的環境為細菌和真菌提供了理想的繁殖條件,可能導致足癬或其他皮膚感染。
一項研究顯示,潮濕環境中,足癬的傳播率顯著增加,特別是在公共場所如游泳池、更衣室和淋浴間,這些地方的濕度通常超過70%,為真菌提供了理想的生長條件。 - 濕冷相關疾病
穿濕衣服可能導致體溫過低,增加患上低溫症的風險,特別是在氣溫較低的雨天。穿濕衣服會顯著加速熱量散失,因為水的導熱性比空氣高約25倍,導致身體熱量更快地散發到環境中。
在水中或穿濕衣服的情況下,體溫下降速度更快。例如,在10°C的水中,未保護的身體核心溫度可能每小時下降約2°C。穿濕衣服在寒冷環境中暴露12小時至數天,可能導致戰壕足或其他冷相關傷害。這些傷害通常伴隨腫脹、麻木和疼痛
雨天傷身行為3:你一直在積水中行走/玩耍
積水看似無害,但其實隱藏著多種健康風險:
- 細菌與病毒感染
洪水或積水地區,特別是農田、牧場或城市下水道附近,病菌濃度較高。這些積水中可能含有病原體,如大腸桿菌或鉤端螺旋體,接觸或誤食被污染的水可能導致胃腸道疾病或鉤端螺旋體病。
2000年泰國大雨後的水災期間,其鉤端螺旋體病爆發,感染人數超過5000人,死亡近200人。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積水,台灣南部地區在短短兩個月內確診超過150例鉤端螺旋體病病例,其中1例死亡。 - 皮膚損傷
酸雨可能含有硫酸鹽、氮氧化物和氨等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會對皮膚產生刺激作用,導致乾燥、紅腫或瘙癢。酸雨的pH值通常低於5.6,長期接觸可能破壞皮膚的天然屏障功能引發過敏症狀。
雨天傷身行為4:你忽略了天雨路滑
雨天中,交通事故的風險顯著增加,這不僅對生命安全構成威脅,也可能對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 你容易滑倒或摔傷
濕滑的路面容易導致行人滑倒,可能造成骨折或其他外傷。在濕滑地面上,跌倒事故中約有5%-15%會導致嚴重傷害(如骨折),其中老年人是高風險群體,可能出現髖關節骨折或脊椎壓縮性骨折。 - 車禍事故,在雨天增加
雨天的交通事故率比晴天高出2至3倍,主要原因包括視線不佳、路面濕滑和駕駛員反應時間不足。
台中市警察局的統計顯示,2022年上半年雨天期間平均每日發生48.3起交通事故,顯示雨天事故風險顯著增加。國際研究指出,雨天車禍的發生率增加了約14%,其中85%以上的事故與駕駛員未能適應雨天條件有關。
雨天中看似無害的行為可能暗藏諸多健康風險,從免疫系統受損、關節炎風險增加到皮膚感染及交通事故的危害,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重視。
透過了解「雨天中危險行為」的潛在影響,我們能夠採取有效措施,降低這些風險,如準備防雨裝備、避免長時間穿濕衣服及積水接觸等。
健康與安全是我們無法忽視的課題,尤其在面對天氣變化時,採取主動保護措施能有效減少風險,讓我們更安心地度過每一個雨天。
本文獲得黃軒醫師授權刊載 黃軒醫師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