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壽不等於健康!提早管理延長健康餘命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112年十大死亡原因統計,「癌症、心臟疾病和肺炎」穩居前三位,這些疾病往往與長期的健康管理息息相關。因此,比起單純追求壽命的長度,如何活得健康、有尊嚴,已是現代人重要的課題。
然而,延長健康餘命不能等到70歲才想辦法,從中壯年開始的健康管理,包含定期健康檢查、培養健康習慣,才能讓我們未來30年走向「活得好、健康老」的生活,為無憂人生下半場鋪路。
「上醫治未病」對的健檢、好的改變,做自己的良醫
定期健康檢查,是掌握健康狀況的重要工具,因為健檢的好處在於,透過檢查出來的各項身體數據,讓醫師有機會在無症狀時期就發現潛在風險、及早發現疾病徵兆,及時採取預防與治療措施,以避免疾病進一步惡化。就以肺癌來說,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能到達90%以上,但如果是第四期,五年存活率卻不到10%,這將近10倍的差距,關鍵就在於早期發現。
有不少名人都是在健康檢查中無預警發現癌症,前副總統陳建仁透過健檢發現早期肺癌、早期治療而成功治癒;資深女星方文琳近年在健檢時意外發現罹患食道癌零期,所幸及早發現及早切除,治療後目前無礙;女星徐若瑄也是在定期健檢才發現得了甲狀腺癌零期,一度有「怎麼會是我」的念頭,但更慶幸及早發現,隔天就辦理住院,積極治療下已順利康復,種種案例都驗證了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讓人擔心的,當然遠遠不只是癌症,因為以十大死因排行來看,國人死於「三高慢性病」的人數其實比癌症更多。偏偏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中,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經常讓人「很無感」,很容易被忽略,成了竄流在血管中的「無聲炸彈」,哪天爆裂了,就可能面臨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腦中風的致命威脅。因此,若能透過健檢讓醫生早期發現心血管疾病風險,就能趁早「拆彈」,透過飲食、運動、生活習慣調整來降低發病率,甚至及早評估藥物或其他治療手段介入。
最後,在現代社會與環境下,肺炎也是不可輕忽的隱形殺手,尤其對65歲後免疫力顯著下降的族群來說,更具威脅。透過定期肺部檢查,能夠幫助及早診斷肺炎與呼吸道疾病,透過預防性治療或接種疫苗,減少重症風險。
照顧自己是一輩子的事!定期健檢+APP,健康管理精準便利
不過,從癌症、各項心腦血管疾病、到全身各部位的精細檢查,在健檢的每一個環節都很關鍵,不妨選擇具有公信力的大型醫療機構,為自己長期投資健康。
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健檢中心,秉持實踐預防醫學的核心理念,有TAF及ISO認證的實驗室設備,門診醫師親自操作超音波儀器,專業檢查設備與線上臨床規格相同,醫師的專業加上各式儀器的篩檢,有助掌握先機、精準診斷,及早降低甚至去除危險因子,若有重大異常,高階設備及專業醫護團隊能第一時間因應,免去轉院就醫的程序,發揮及早治療的價值。
最後,現代科技工具也讓健康管理更加精準與便利!除了定期健檢,還可以搭配健康數據追蹤APP「 PANO」,長期記錄健康數據、觀察趨勢變化,也能與醫療機構數據串接,協助醫師提供更個人化的健康建議,此外,還可以搭配智能手錶,隨時監控血壓、血糖、心跳等生理指標,並即時提醒異常狀,有效掌握個人體況,這樣更具系統性、貼近生活的健康管理,讓自我健康投資發揮更大效益,活得長壽又健康!
立即進入健檢專區,預約健康餘命生活,定期check-up老、病、痛,了解病世代危機有哪些?該如何累績健康存摺>>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