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不是老人專利!久站久坐、肥胖與孕婦都是危險族群
為什麼會靜脈曲張?血液循環到下半身,需要經由靜脈回流到心臟,過程中需要仰賴靜脈瓣膜才能完成這項違逆地心引力的動作,每天久站6小時以上或瓣膜功能不佳,都會增加血液回流難度,使血液囤積在下肢靜脈。
因此,靜脈曲張不僅易發生在老年人,也易發生在工作需要久站久坐的年輕族群,以職業來說,例如服務生、教師、專櫃人員、廚師、空服員、醫護人員、警察、長途客運駕駛等,都是比較容易罹患下肢靜脈曲張的族群。
若是年齡大於50歲、女性,正在懷孕或懷孕產子2次以上,身材過重肥胖,或是有靜脈疾病的家族史,也比較容易罹患靜脈曲張。如果本身屬於上述族群,建議平時多多留意小腿是否出現靜脈曲張症狀,及早預防治療。

靜脈曲張症狀不只有浮青筋!這些常見症狀都要注意
靜脈曲張使得血液囤積在下肢靜脈中,除了小腿痠痛腫脹、沉重疲勞的症狀,還會使得靜脈血管變得明顯,小腿浮現藍色、扭曲、腫大的血管紋路,比較容易抽筋,也可能出現小腿皮膚變成紫色,或是皮膚搔癢、潰瘍等狀況。
因為靜脈血液充滿代謝產物,靜脈曲張使血液在靜脈中的流速變慢、囤積,久了容易造成腿部發炎反應,例如淺層靜脈炎、血栓性靜脈炎等。
淺層靜脈炎的特徵,是小腿會出現長條狀有壓痛感的紅腫熱痛症狀,造成小腿不適而不利於行走。若是靜脈急性發炎伴隨血栓形成,這類血栓性靜脈炎有可能相當危險,血栓跟著血液一起流進肺部,將會導致肺栓塞,使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低血氧症狀,並引發心臟衰竭,嚴重時可能猝死。
根據長庚醫院研究,靜脈曲張患者罹患深層靜脈栓塞機率是一般人的5.3倍,罹患致命肺栓塞、周邊動脈疾病的機率也比一般人來的高,必須當心。

靜脈曲張不可逆!預防、保養從日常做起
靜脈曲張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也就是不護理或是不進行治療只會讓靜脈曲張的症狀越來越嚴重!但是無論是一般人或是靜脈曲張的高風險族群,都可以藉由以下5種常見的靜脈曲張預防措施並勤於日常護理,幫助維持雙腿的健康,遠離致命的危機!
●每小時活動一次:預防靜脈曲張的最簡單方法,就是避免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建議每小時起身活動3-5分鐘,去上廁所、倒杯水或伸展腿部。
●抬腿:在睡前或準備入睡時,可以將枕頭墊在膝蓋到小腿的下方,讓下半身和床板呈現15-30度角左右,幫助下半身的血液回流到心臟。
●按摩:從小腿腳踝往膝蓋的方向按摩,力道愈輕柔愈好,若已經出現靜脈曲張的症狀,例如血管凸起,更是要切記不可直接大力按摩。
●彈性襪:為小腿加壓幫助下肢血液回流,建議選擇醫療級彈性襪,早上在床上穿好,晚上洗澡或睡前再脫掉,預防改善靜脈曲張效果最佳。
●外用藥膏:日常按摩可搭配有效果的外用藥膏,像是可選擇含有MPS成分,並依照說明或醫囑使用,幫助舒緩靜脈炎、靜脈曲張。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