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正是擔心孩子的成長發育,紛紛尋找各種「轉骨」偏方,希望幫助孩子長高。然而,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吳怡磊主任提醒,轉骨方並非萬靈丹,錯誤進補反而可能影響生長發育!
亂補轉骨NG!錯誤進補可能影響兒童生長發育
吳怡磊醫師分享,她曾遇過一位阿嬤帶著孫子來門診,詢問何時可以開始服用某款坊間的轉骨方。阿嬤說,仿間這款轉骨秘方在電視上看到、聽說很有用,因此願花費數千元購買。
然而,吳怡磊醫師直言:「中藥也是藥,不能亂補轉骨方!需要尋求中醫師就診討論再開立」她認為,不是一帖藥方適合所有人,補身應該是針對個人體質與病況需求,而非盲目地補,否則可能適得其反。此外,某些孩子若是過早服用轉骨方,還可能讓生長板提早閉合,導致成長期提早結束,影響成年後的最終身高。
肥胖是現代兒童文明病,更是「性早熟」危險因子
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正常年齡,女孩約8~12歲,男孩約9~13歲。如果女孩在8歲以前,男孩在9歲以前,任一項第二性徵的出現,如女生胸部發育、月經來潮,男生睪丸與陰莖變大,建議及早就醫,尋求專業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評估孩子之生長發育是否有異常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兒童的文明病—「肥胖」,是造成性早熟的關鍵因素之一。吳怡磊醫師指出,肥胖會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性賀爾蒙,促使卵巢或睪丸提早發育成熟,進而過早出現第二性徵,也就是導致性早熟。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兩位成人就有一位肥胖,每三至四位兒童中就有一位體重過重,不僅是影響健康,也可能影響生長,因此提醒大家避免高糖高油飲食,務必注意均衡健康飲食及運動。
別讓塑化劑扼殺成長發育!醫師提醒日常防範對策
除了肥胖,環境荷爾蒙也是兒童性早熟的潛在威脅。醫學研究發現,長期接觸或是飲用塑化劑可能影響腦部性賀爾蒙啟動,提早導致性早熟!

然而,塑化劑在現代生活可說是無所不在的環境毒素,為降低塑化劑影響,吳怡磊醫師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預防措施:
1.避免使用塑膠容器:盛裝食物時,盡量使用玻璃、不鏽鋼或陶瓷容器,減少塑膠袋與塑膠盒的使用。
2.自備環保杯:購買飲料或咖啡時,建議自備環保杯,避免使用一次性紙杯,因為一次性飲料杯的塑膠蓋和內膜,也含有塑化劑的成分。
3. 減少接觸化學產品:幼童應避免使用精油、指甲油、化妝品等含有塑化劑的產品。例如有些孩子喜歡擦指甲油,寫作業時又常不自覺啃咬指甲,無形中就可能把塑化劑吃下肚。
4.加熱食物容器注意:微波或蒸煮時避免使用保鮮膜覆蓋,特別是酸性或富含油脂的食物,更不要直接接觸保鮮膜。
5.兒童勤洗手:幼兒經常接觸塑膠玩具,家長應提醒孩子養成勤洗手的習慣,避免無意間攝入塑化劑。
6.多攝取天然食物:選擇新鮮、未加工的食材,減少包裝食品的攝取,降低塑化劑攝入量。
吳怡磊醫師提醒,除了不要迷信偏方或盲目進補,從「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等良好生活習慣著手,是孩子黃金成長三部曲!最後,也別忘了多注意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在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療建議,更能確保孩子的健康成長!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