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養生別忘補陽氣、驅寒邪!溫性食材食補更加分
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中醫師表示大寒節氣養生應注重「補陽氣、驅寒邪、宜養腎氣」,中醫調補根據體質順勢為原則,現代人多虛多火,立冬後進補以「平補滋陰」為主。
進入小寒大寒時節後,氣血收斂更加強烈,「通與補」必須同時並行才不會氣血瘀阻,食補可以加強溫性食材及藥材,常見溫性藥材有肉桂、桂枝、龍眼肉、生薑、薑黃等,溫性食材如羊肉、牛肉、核桃、黑芝麻等,配合當令食材如大白菜、白蘿蔔、黑木耳、百合、玉米、豆腐、南瓜、馬鈴薯等可以兼顧食物營養素及藥性引經來調補身體。
大寒養腎通氣穴位
- 湧泉穴:屬足少陰腎經 ,位於足底,足少陰脈氣由此而上,如泉水涌出,具鼓動腎氣、開通全身氣機、活化免疫力等功效,每日按壓15~20分鐘可以疏通腎氣通達表層功效,每日足浴15~20分鐘也具同樣功效。
- 照海穴:屬足少陰腎經,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蹻脈。具養陰、寧神、養腎氣之效,每日睡前按壓15~20分鐘可以強腎養陰,每日足浴15~20分鐘也具同樣功效。
- 太衝穴:屬足厥陰肝經原穴,主要功效能疏肝理氣、平肝熄風、清熱利膽、明目,透過對肝經氣滯血瘀的疏導,除了對肝經所過臟腑具強化調節功能外,對改善情緒不穩定、失眠及婦科雜病具有療效,每日深按5~10分鐘早晚一輪,可達疏肝活血功效,搭配腎經穴位按壓可以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