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到底會不會好?
答案是:會好,但需要時間,不是一蹴可就。更棒的是,透過重建生活習慣、修復大腦的過程,你也有機會變得比從前更好。
要記得:憂鬱症是之前生活累積種種經歷的結果,當下服用抗憂鬱藥物雖能暫時協助穩定症狀,但藥物本身並無法直接修復腦細胞。真正讓腦細胞恢復健康的方式,是利用你「好轉」的空檔,投入正向行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此一來,未來才不容易因相同原因再度陷入憂鬱漩渦。
值得一提的是,仔細研究你會發現:對抗憂鬱症的生活原則,和「長壽」、「高效表現」等原則其實如出一轍。人類的大腦與身體,都按照同一套生理機制在運作,如果我們能好好「善用」它,而不是「過度消耗」它,就能在身心健康與個人成就上走得更遠。
身邊有人憂鬱症,怎麼幫助他/她?
- 一般朋友
聆聽與肯定:多讓對方說出想說的話,肯定他的一點一滴。對方即使只做到微不足道的一些小改變,你的見證、認同,都能為他的腦細胞修復加分。
如果行有餘力,可以嘗試邀請他一起出門、一起運動。請理解,憂鬱症帶來的悲觀、易怒,是大腦生病所致,而非他故意如此。 - 親人或另一半
維持穩定的生活節奏:幫他拉開窗簾、出去曬太陽,固定的用餐、睡眠時間。這些小細節有助維持身體與大腦的穩定運作。
避免不必要的衝突:若對方狀態不佳,盡量簡化衝突,讓彼此關係保持在一個平穩的狀態。
要知道,改變一個人的生活型態並不容易,就算是最親近的人,也無法取代他做所有決定。能做到以上兩點,就已經值得給自己拍拍手了。
憂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它的誤解,以及因誤解而採取了錯誤應對,讓自己或身邊的人在苦海裡越陷越深。大腦的健康,其實是由每天的行為選擇所累積而成。只要從現階段開始,一點一滴地改變,每做一個對的行為,都在幫助你的腦細胞往健康方向前進;同時,你也將重新拿回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權。
本文獲得黃康銘醫師授權刊載 黃康銘醫師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