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十大癌症出爐!癌症時鐘快轉17秒
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3萬293人,較前1年增8531人,罹癌的平均年齡為64歲。以全癌症而言,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癌症時鐘又加快17秒。
而在十大癌症(不分男女)新發生人數中,肺癌連續兩年位居榜首,其次依序為大腸癌、女性乳癌、肝癌、攝護腺癌、口腔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而子宮體癌則擠下癌王胰臟癌,位居今年的第10名。
此外,男生要特別注意食道癌、口腔癌風險。根據統計,其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的12.5倍與9.9倍,這都與嚼檳榔、吸菸脫不了關係。研究指出,嚼檳榔會增加28倍口腔癌風險,吸菸會增加18倍口腔癌風險,若有兩者習慣同時再加上喝酒,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之風險更高達10.5倍。
防癌新生活10個建議!從今天開始養成習慣、打造抗癌防護罩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菸、酒、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等都是誘發癌症的主要危險因子,且至少有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綜合專家建議以及衛福部國健署列出的防癌方法,從日常生活中力行這些好習慣,有利打造抗癌防護罩,期望大家一起遠離癌症!
- 維持健康體位:體重過重會增加罹患大腸、乳房、子宮內膜、胰臟、腎臟、胃、食道及其它部位的罹癌風險,例如肥胖者罹患子宮內膜癌、食道腺癌、腎細胞癌風險高出2至4倍。此外也可能因罹患高血壓、糖尿病而影響生活品質。
- 規律運動:每天運動30分鐘就可降低罹患大腸癌、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運動甚至是某些癌症的抗癌處方。研究顯示規律運動可增強免疫和消化系統,且幫助體內的荷爾蒙維持穩定,以降低罹癌的風險。
- 多吃蔬果五穀、多喝水:攝取豐富植化素、維生素和纖維,有助於保護細胞,減少損害而癌變,因此研究顯示,多吃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有助於抵抗食道、胃腸、口腔咽喉等部位的癌症。另外,多喝水、少喝含糖飲料,可以幫助代謝、有利身體各部位功能運作,同時預防肥胖,是日常最重要的保養基本功之一。
- 少吃紅肉和加工肉品:紅肉雖然有蛋白質和鐵,但攝取過多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另外加工肉品如火腿、培根、熱狗,製程中可能含有會損害健康細胞的致癌物質,建議盡可能避免。
- 減少鹽份和高油食物攝取:鹽分過量不僅影響血壓,也容易損害到胃的內壁而增加罹患胃癌風險及其它慢性病。另外也建議避免吃太多高油脂和高糖食物,包含炸物、含糖飲料、餅乾、肥肉等。
- 不過度依賴營養補充品:市售營養補充品越來越多元,很多人會仰賴保健食品強身健體,但豐富且均衡的飲食,才是每天獲取營養最重要的管道。目前沒有研究顯示服用營養補充品可以預防癌症,相對的,服用特定的補充品甚至會增加罹癌的風險。
- 拒菸、拒檳,避免過度飲酒:吸菸會增加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膀胱癌、腎臟癌、胰臟癌風險。而檳榔子(菁仔)亦屬於第一類致癌物,在台灣10個口腔癌患者9個都有嚼檳榔。除了菸和檳榔,實證顯示過度飲酒增加罹癌風險,所有癌症的死亡人口中有3.6%的比例與飲酒有關。
- 遠離空氣污染、環境賀爾蒙:研究顯示,暴露於空氣污染與環境賀爾蒙,與免疫疾病、不孕、罹癌風險有關。平時注意環境空氣品質、空氣不佳時戴上口罩,同時少用塑膠餐具,遠離塑膠毒害。
- 打疫苗:80%以上的肝癌是B型肝炎病毒所引起,施打B型肝炎疫苗則可有效避免感染B型肝炎而降低罹患肝癌風險。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會誘發子宮頸、生殖器等部位的癌症外,也會導致頭部、頸部等部位發生鱗狀細胞癌,施打HPV疫苗可預防子宮頸癌症發生。
- 觀察身體警訊、定期篩檢:多留意身體細微變化和警訊,有不對勁就及早就醫檢查,同時也要記得定期接受癌症篩檢,千萬不要因為自覺身體健康就輕忽定期篩檢的重要性,衛福部目前為以下族群提供癌症篩檢服務:
- 口腔癌: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 大腸癌: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 子宮頸癌: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 乳癌: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
- 肺癌: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史,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