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吃太甜和吃太油,10元兇加速胰臟癌的形成!
在2020年台灣大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20-39歲年輕人如果每天喝1杯含糖飲料(含糖量70克,約2杯罐裝可樂),日後胰臟癌死亡風險是未喝含糖飲料年輕人的3倍!其實不只是年輕人,我認為在發育中的青少年和兒童,也應該早點認識含糖飲料和零食對健康的危害。接下來,我將胰臟癌的危險因子和相關說明整理如下:
- 吸菸
持續在吸菸者風險增加2.2倍,戒菸可以降到1.2倍;若戒煙菸超過20年,風險就與未吸菸者相近。 - 家族遺傳
一般來說,家族中有1個人發生胰臟癌,其他家人約增加3-5倍風險;2個人有胰臟癌,約增加6倍風險;3個人以上發生胰臟癌,約增加32倍風險!屬於高危險群。
另外,目前已知有幾個基因突變,除了和乳癌、大腸癌發生有關之外,同時和胰臟癌的發生有關。 - 飲食
吃太多高油脂食物(飽和脂肪酸食物,特別是煙燻或加工紅肉),含糖飲料和高果糖攝取會增加罹癌機率。相反的,常吃新鮮蔬菜(十字花科蔬菜)、非油炸魚及水果,是有減少胰臟癌效果。 - 肥胖
脂肪組織的增加,跟糖尿病及全身的發炎反應的發生有關,風險增加1.6倍。 - 喝酒
過量飲酒罹癌風險增加1.6倍。 - 糖尿病
初診斷為糖尿病的人有0.3- 0.8%在3年內罹癌,糖尿病超過3年以上風險增加1.5-2倍。糖尿病和胰臟癌二者之間互為因果,胰臟出了問題會導致血糖上升,大約85%的胰臟患者都有葡萄糖不耐症(血糖過高)的現象,所以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血糖升高,或糖尿病突然變得控制不佳,要特別小心胰臟癌發生的可能。 - 胰臟水泡
有些胰臟水泡是黏液性的腫瘤,暗藏癌變的風險,需仔細追蹤。 - 慢性胰臟炎
長期追蹤下來,慢性胰臟炎的患者有5%會罹患胰臟癌,風險增加2-3倍。 - 牙周病
有牙周病的患者罹患胰臟癌機率多1.7倍,推測跟口腔的細菌異常增生導致全身性的發炎,及免疫異常反應有關。 - 非O型血
O型血型罹癌風險最低,B型血多1.7倍、AB型多1.5倍、A型多1.3倍。
本文摘自《你可以不生病:錢政弘的病痛炎究院‧累積20年的診間觀察和病後研究》/錢政弘(醫師)/趨勢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