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後蛋白質不可少!5招補好補滿
總結來說,血中蛋白質濃度不夠的人,特別是長輩,要多注意蛋白質的攝取。同時,吃夠蛋白質也能減緩肌肉流失、罹患肌少症與骨質疏鬆症的風險。綜合專家建議,以下5個飲食原則,有助於讓血中蛋白質濃度回復正常!
- 充分攝取熱量:日本腎臟科醫師堀川和裕指出,熱量攝取不足也會讓血液白蛋白無法上升。根據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會資料,65歲以上男性一天所需熱量約2250大卡、女性約1800大卡。
- 蛋白質份量聰明算:營養師戴岑樺曾在臉書建議,銀髮族群一天蛋白質攝取原則是「每kg體重攝取1.2g蛋白質」,也就是說60kg的人建議吃到72g蛋白質。減重名醫蕭捷健醫師曾分享簡單計算「每餐蛋白質份量」的訣竅:
- 瘦肉:一份手掌2/3大小的瘦肉,蛋白質含量約為20克。
- 蛋:一顆含有7克蛋白質。
- 豆漿:500 c.c.豆漿含有15克蛋白質。
- 優質蛋白質是首選:日本長壽專家新井康通教授建議,各種魚類、肉類、大豆、乳製品,都可以納入日常菜單,尤其推薦吃鯖魚等青背魚類!除了有優質蛋白質、還有豐富EPA、DHA抗發炎,研究發現,85歲以上吃越多青背魚類,下肢運動機能衰退得越少!
- 平均分配蛋白質攝取:如果蛋白質一口氣吃太多,沒辦法好好吸收也沒用,身體無法完全利用白蛋白,反而有些只是轉變成熱量囤積下來。蕭捷健醫師就提醒,盡可能將每天要攝取的蛋白質分在3餐食用,平均分配一天所需的蛋白質。如果正餐吃得不多,可以在餐間點心喝杯牛奶、吃個水煮蛋,少量多餐同樣能補充營養。(編輯推薦:水煮蛋時間要煮幾分鐘?電鍋蒸水煮蛋怎麼煮才好剝殼?可以放多久?最完整水煮蛋煮法與熱量營養詳解!)
- 早餐一定要吃:睡眠時身體也會進行蛋白質的分解與合成,起床時身體處於蛋白質不足狀態,因此早餐吃蛋白質吸收率更好!若覺得準備早餐很麻煩,簡單地吃兩顆蛋加上500ml豆漿當早餐也很好。
提醒:須限制蛋白質攝取量的腎臟病患者、或有糖尿病問題,不適合一般人關於蛋白質的飲食建議,務必遵循醫師、營養師的治療與飲食處方。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