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果腸胃脹氣明顯,可以多多按壓公孫穴以及手部養老穴,每次1~2分鐘,輕微痠麻即可。
公孫穴
- 【部位】位於腳掌足弓的內側,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凹陷處。
- 【功效】整腸健胃、促進食慾。

養老穴
- 【部位】前臂背面尺側,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陷處。
- 【功效】治打嗝脹氣、落枕、肩痛。

3. 手部的合谷穴及曲池穴,時而揉壓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避免宿便累積。
合谷穴
- 【部位】位於手背的第二掌骨的中點處,偏向拇指側。
- 【功效】疏風解表、止痛安神。

曲池穴
- 【部位】位於肘橫紋的外側(橈側)盡頭處。
- 【功效】清熱利溼、調和氣血。

Q4.是否能快速解決消化不良的方法?
eg特定動作/運動、起身走動...等。最簡單促進消化的方式就是增加腸道的活動,可以在吃飽飯15分鐘內,起身活動,在餐廳附近輕鬆走一走,不要急著坐下或躺下,可以增加蠕動。
也可藉由手部按摩腹部的方式增進消化功能,促進腸胃道的蠕動。

<摩腹法-瀉法:促進排便、預防便秘>
- 先將雙手掌心搓熱,將手掌心放在肚臍上,從肚臍順時針慢慢推摩,重複50 次,重複約5分鐘。
- 按摩時因為促進腸胃道蠕動,所以會出現排氣、饑餓感等都屬於正常現象,無須擔心。

<摩腹法-補法:腹瀉、大便不成形>
- 先將雙手掌心搓熱,將手掌心放在肚臍上,從肚臍順時針慢慢推摩,重複50 次,重複約5分鐘。
- 按摩腹部的時候,只需使用雙手,不必另選工具。力度需均勻緩慢,以無不適感為準,不應有疼痛感。
孔子養生之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下一頁看看更多養腸胃推薦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