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患者竟特別容易得癌症!醫師解析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於臉書發文分享,曾有患者得了肺癌,詢問是否和去年曾經發生心肌梗塞有關?當時黃軒醫師暫無答案,只能簡單回答心肌梗塞與肺癌有共同的促進癌變風險因子,包括肥胖、吸煙、2型糖尿病等。 (編輯推薦:研究:大腸癌竟和口腔細菌有關!醫師:細菌的大本營就在舌苔)
直到近日閱讀一篇發表於知名期刊《循環》(Circulation)的論文後,黃軒醫師才了解答案。原來在心肌梗塞後,心肌竟然會釋放大量的「細胞外囊泡」,這些細胞外囊泡雖能對心臟進行修復,有助維持心肌繼續活動,然而其中的生物分子,竟也同時有促進腫瘤生長的特性。
當這些細胞外囊泡透過血液循環,抵達癌症腫瘤、癌前組織病變等處時,反而會促進腫瘤細胞增殖、遷移,增加腫瘤的侵入性、轉移活性;甚至將免疫細胞之一的巨噬細胞「好人誘導為壞人」,轉變為促進腫瘤生長的型態,創造出對腫瘤生長、擴散的有利條件。目前研究人員發現,細胞外小囊泡能夠加速肺癌、大腸癌細胞的增殖和遷移;但對黑色素瘤、乳癌細胞的影響較小。
黃軒醫師認為,透過這個研究,不僅了解心血管疾病與癌症之間的關係,還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思路,或許以後可以通過調控這校小囊泡的產生、功能,來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癌症發生風險。 (編輯推薦:練肌肉激發抗老荷爾蒙,補骨、抗癌、降血脂!名醫推薦這招最有效)
台灣每天平均有26.5人心肌梗塞!2招預防心梗上身,這樣做同時能抗癌
不過,對一般民眾來說,事前預防心肌梗塞風險才是最重要的關鍵。根據秀傳健康管理中心資料,臺灣平均每天有26.5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以50歲以上男性及70歲以上女性為好發的高危險族群,其他危險因子則包括:家族病史、過量飲酒、飲食不均衡、壓力、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缺乏運動、長期抽菸者。
秀傳紀念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主任林東照建議,預防心肌梗塞,可從2大生活習慣開始做起:
- 飲食調整:低鈉飲食有助控制血壓;減少動物性油脂攝取,改用天然植物油;多吃蔬果、堅果、糙米類食物。
- 規律運動:建議每周總共運動150分鐘,可平均運動3~5天,拆分時間累計運動時間。由於每個人適合的運動強度不盡相同,須依個人生理、疾病狀況調整,運動前可先諮詢醫師評估。
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賴冠銘曾拍片說明,定期運動可以增加免疫力,有自然抗癌效果。優良的飲食習慣,如少吃紅肉,可預防大腸癌;少吃醃漬品可預防鼻咽癌或胃癌;再加上早睡早起、不抽菸、不喝酒,即能達到最好的預防癌症效果。此外,「定期健康檢查」可能是最好的預防,早期診斷才能早期治療,建議身體若出現異狀,不要猶豫,盡速就醫,才能提升癌症存活率。
參考資料:
- 請依序輸入參考來源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