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疑集體食物中毒釀2死,39歲、66歲男性搶救不治
新北市2名民眾22日中午到台北市信義區遠百信義A13美食街的餐廳「寶林茶室」用餐,點了素食炒粿條等餐點,吃完之後陸續出現噁心、腹痛及腹瀉等症狀。
雖著消息傳開,後續又出現多起於該餐廳用餐後出現疑似症狀的個案,嚴重者甚至需入住加護病房,至截稿前已有2例身亡,分別為39歲、66歲男性,皆因急性腎衰竭搶救不治。衛福部資訊處處長、前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於臉書指出,案情有了群聚、食物交集、類似症狀這3大元素,「可以定調為集體食物中毒事件」。
何美鄉:健康年輕人因食物中毒往生,毒素不是劇量、就是劇毒
目前台北市政府勒令寶林茶室所有台北分店停業,追溯食材來源詳細調查,目前尚未驗出食物中毒常見的細菌,已要求衛生局與食安官、疫調人員及檢警繼續追查。
台灣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於臉書分析,首例死亡個案僅39歲,若本身無共病的話相當罕見,高危險族群通常包括老人、兒童及懷孕女性等,「健康年輕人因食物中毒往生,則所食用的毒素不是劇量、就是劇毒。」
食物中毒「3毒素」可能性高?專家揪這幾點該調查釐清
本次食物中毒事件有急性腎衰竭、急性肝衰竭等嚴重症狀,由於多位患者是吃了「炒粿仔條」後產生不適症狀,令人不禁對此展開聯想。
何美鄉分析,若肝衰竭是一指標症狀,需朝仙人掌桿菌毒素(有氧或無氧都可繁殖)、肉毒桿菌毒素(雖為神經毒素,仍可造成肝臟病變,屬厭氧菌)、及菇類中毒探索,他提到:「病例中有食用粿條、河粉者,讓食物中毒更趨向於仙人掌桿菌,澱粉被發酵之後的結果。」呼籲衛生局應釐清食物保存的SOP,也就是粿條或河粉下鍋前放在室溫多久?以及冰箱溫度和容量管理,確認食物是否能在適當低溫下保存。
醫師李建璋也在臉書分析,這起事件讓人想起「炒飯症候群」。當米飯煮熟後若放在室溫超過二小時以上,就有可能導致仙人掌桿菌孳生,這些細菌會產生一種腸毒素來破壞粒腺體能量代謝,毒素量大就會引發多重器官衰竭。而仙人掌桿菌的孢子、毒素都耐熱,即使炒過也殺不死,等到吃入肚子中,孢子萌芽加再上毒素,就會產生不適症狀,過去有不少案例都是因此失去性命。
甚至還有外界提出「米酵菌酸」毒素是疑兇,僅1毫克即可能致命、目前無解毒劑,曾有大陸專家指出其毒性是砒霜的20倍。不過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接受媒體採訪時特別強調,詳細情況需以食藥署檢驗報告為準,不宜任意推測、造成恐慌。
食物中毒「5症狀」一刻都別拖!這情況恐致「急速肝腎衰竭」
目前食物中毒原因都只是專家臆測,具體致病原因仍需待相關檢驗結果出爐後,才能了解事件的全貌,一切尚待衛生局及衛福部公布調查結果。
不過,寶林茶室有患者因急性腎衰竭身亡,小兒科醫師林筱琪在臉書提醒大家,注意食物中毒的就醫時機。嚴重食物中毒症狀可能引發脫水、休克、急性腎衰竭,特殊毒素(如蕈菇毒素)則會導致急速的肝腎衰竭,林筱琪醫師提出「5大就醫時機」,若有以下症狀、70歲以上、或本身是免疫不全患者,一定要即刻就醫。
- 24小時內有6次以上腹瀉
- 嘔吐物或大便中有血絲
- 持續發燒超過1天
- 嚴重的腹痛
- 脫水的徵兆:腹瀉是大量的水便、·一直想睡覺或非常的累、口渴或舌頭嘴唇很乾燥、肌肉痙攣或意識混亂、尿很黃或超過5個小時沒有排尿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