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看什麼科?從痛風為什麼會發生談起
痛風是一種由尿酸過高所引發的代謝疾病,當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會形成結晶,並積聚於關節中。這些結晶會引起局部發炎,並且對神經造成壓迫,進而引發劇烈的疼痛。痛風通常由新陳代謝科、免疫風濕科來診治,但也可以先由一般內科、家醫科進行初步的評估與處置。
尿酸過高為什麼會引發痛風呢?尿酸是由普林分解產生的,而普林主要來自食物(如紅肉、海鮮等)以及體內細胞代謝過程。當人體攝取過多含有高普林的食物,或是因遺傳、肥胖、腎臟疾病等因素,導致體內尿酸代謝異常時,會導致尿酸過多。這些過多的尿酸無法有效排出體外,便會在關節中形成尿酸結晶,進而引發劇烈的炎症反應,導致痛風發作。
【推薦閱讀】 痛風症狀痛不欲生!痛風原因、痛風飲食地雷一次揭曉
痛風治療吃秋水仙素就好嗎?急性痛風發作的治療重點
痛風急性發作時,會在短時間內出現難以忍受的劇痛,疼痛部位還會出現發重、腫脹、發熱的症狀。為了緩解疼痛,在痛風急性發作的時期,主要的治療方法會是「消炎」和「止痛」,常用藥物包括以下類型:
- 秋水仙素(Colchicine):具有消炎作用,通常會在痛風發作初期用於抑制發炎,或是急性期後預防痛風再發作。需注意的是,秋水仙素無法降低尿酸,且有容易嘔吐腹瀉等副作用,因此應依照醫師開藥指示服用,不宜服用過多。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用於減緩患者紅腫熱痛的急性症狀,若無疼痛狀況可不用服藥。這類藥物較可能引起腸胃不適,若有胃潰瘍與胃出血患者、肝臟或腎臟功能不佳情況,都應由醫師評估並調整用藥。
- 類固醇:能減緩發炎與疼痛,較常用於胃潰瘍或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有時也會注射到痛風發作關節以幫助消炎。
根據長庚紀念醫院衛教資訊,這個階段治療重點包括:
- 按時服藥:遵循醫師指示使用藥物,控制炎症反應並減輕疼痛,切勿自行調整降尿酸藥物。
- 補充水分:除非有心臟、腎臟等疾病,建議每日攝取至少2000cc的水分,有助於尿酸排泄並預防尿路結石。
- 飲食控制:避免高普林食物(如甲殼類海產、內臟、濃肉汁等),完全禁止含酒精飲料。
- 休息與減少活動:發炎部位應多休息,減少活動,並可利用護架支撐患部,睡覺時抬高患部以減少疼痛。
- 避免急劇動作:改變姿勢時動作要緩慢,避免碰撞。
- 注意安全:下床時需小心,必要時可使用拐杖或助行器支撐。
- 方便日常生活:無法活動時,將日常用品(如茶杯、水壺等)放在床邊,方便取用。
- 避免偏方:急性發作時應立即尋求專科醫師治療,不要依賴未經證實的偏方。
痛風不治療會怎樣?慢性痛風性關節炎該如何控制尿酸?
急性痛風發作緩和後,若沒有適當地控制尿酸,尿酸將繼續在關節處形成結晶,並引發痛風反覆發作,且發作的頻率會隨時間增加。這些尿酸結晶會逐漸對關節造成損害,最終可能引發慢性痛風性關節炎。雖然在此階段,疼痛可能較急性發作時輕微,但持續的關節損害仍會導致長期的疼痛,並可使關節發生變形或功能喪失!
此外,未控制的高尿酸血症與慢性痛風性關節炎還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腎功能衰退等合併症的風險。因此,即使在痛風無急性發作時,也應該持續進行藥物治療、調整飲食並保持運動習慣,從多方面控制尿酸,避免病情惡化。
降尿酸藥物
主要分為「抑制尿酸合成」與「促進尿酸代謝」兩類。副作用可能引起過敏、皮膚疹、食慾減低、肝功能異常或目眩等,若出現皮疹等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
- 尿酸生成抑制劑:如allopurinol及febuxostat
- 尿酸排泄促進劑:例如benzbromarone、sulfinpyrazone及probenecid
飲食控制
- 維持正常體重:避免過度減重或限制飲食,減重速度應慢,避免肥胖。
- 食物選擇:
- 適量攝取醣類,避免高糖食品和果糖
- 避免高普林食物如內臟及海產
- 禁止飲酒,特別是啤酒
- 咖啡、茶及果汁可適量飲用
- 蔬菜和大多數水果可自由食用,但需注意某些蔬菜(如豆苗、蘆筍)限制攝取
痛風石如何消除?痛風石開刀看哪一科?
長期尿酸過高未受到控制時,尿酸會在身體各個關節內累積結晶,並逐漸形成痛風石。初期痛風石沒有明顯症狀,有些人可能不會積極治療,當痛風石增大並影響生活時,就需要轉診至骨科進行評估是否要手術治療。
根據衛福部桃園醫院及亞東紀念醫院的衛教資訊,消除痛風石的方法包含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
- 藥物治療:當痛風石處於初期階段,透過降尿酸藥物能將體內尿酸濃度降至約5 mg/dL,讓尿酸結晶逐漸溶解消失,大約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因此早期發現並規律用藥至關重要。雖然痛風石經服藥後會消失,但曾經出現過痛風石狀況的人,應繼續服藥以免復發。
- 手術治療:當痛風石發展到一定程度,藥物已經無法有效控制或溶解痛風石,且開始影響關節的功能(例如造成關節變形或行動不便),這時可能需要經由手術移除痛風石。如果痛風石已經大到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導致關節活動受限或感染,手術的風險會相對增加,術後可能會面臨傷口癒合困難,甚至有可能導致截肢。建議在醫師評估後,儘早進行手術治療,以降低風險。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