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癌症慢性病化,運動能有效降低癌復發
其實,降低復發風險的基本精神原則與預防癌症是相同的,不良的飲食習慣、缺乏運動、過大的壓力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可能誘發癌症的因子。而運動不僅能鍛鍊身體、改善整體健康,長時間良好的運動習慣,可以為身體打造一個健康且避免癌細胞生長的環境,以降低癌症的復發風險。運動的抗癌好處包含:
- 一、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免疫力
許多研究發現,癌細胞的生長與缺氧可能有關,透過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提高體內含氧量,同時也能提升免疫力,能夠讓細胞更健康。 - 二、適度紓壓
運動可以平緩情緒、降低壓力,也有助於提升胃口與睡眠品質。飲食、睡眠、心情是健康生活的關鍵因子,藉由運動都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 三、提升體能、精氣神更好
無論是治療期間,或是治療完成後,都可以在醫護團隊的指導下,藉由運動維持體能,有助於回歸生活。
不同癌別,運動重點有別
不同的癌別,因為治療部位、術後副作用不同,運動的注意重點與適合運動也有別,常見的有:
- 子宮相關的婦癌、泌尿系統的癌別:由於治療部位在骨盆腔,治療後比較容易出現下肢水腫的狀況,運動對於下盤的負荷會比較大。這類的癌友適合多做水中運動,水的浮力可以降低下肢的壓力,在水中走路、踢踢腳、游泳等,都是很適合的方式。如果不喜歡水中運動,也可以在床上做簡單的伸展與肌力。在床上運動時,地心引力的重力不會太大,伸展手臂、腿部、抬腿、抬起臀部、左右滾動都是很好的運動。只要慢慢做、不要太劇烈,基本上都十分安全。
- 乳癌:乳癌病友在治療後可能會面臨淋巴水腫和腋網症候群的問題,建議可以高舉患部,做肌肉收縮運動,使用彈力帶進行拉伸,或者使用彈力棒進行握、扭轉動作。或者將患部高舉,使用另一隻手進行按摩。從接近心臟近端開始,輕輕按摩以疏通淋巴系統,然後再慢慢從手臂遠端帶回近端。這些運動和按摩方法應該溫和、漸進增加,避免造成皮膚破損、扭傷或拉傷。
- 肺癌、呼吸道、胸腔相關癌別:手術部位若是在呼吸道、胸腔,會影響到心肺功能。這類病人適合先從呼吸運動、擴胸運動開始做起。從簡單的吸氣、吐氣開始,讓胸部能夠慢慢擴展,再搭配類似伸懶腰的擴胸動作,溫和進行。術後若是伸展不足,容易造成開刀部位的纖維化,胸部組織緊縮,會影響到呼吸順暢。
- 腦癌、神經相關癌別:腦癌、神經相關的癌別,術後要特別注意平衡、協調性的部分,運動時,要盡量在安全的環境之中,降低跌倒、失去平衡而發生碰撞的風險。很多人在癌症治療後,可能因為術後傷口、體力不佳等反而不敢動。因此這裡需要澄清一個常見的誤解,那就是――運動不等於一定要跑跑跳跳,或是上健身房重訓,只要有適度活動關節、溫和的伸展、簡單的肌力練習,其實都可以算是運動!
癌後運動關鍵:循序漸進、從運動中找到自信
對癌友運動而言,「安全」是最基本的原則,需要做好評估,依照自身能力循序漸進、量力而為,其實就可以放心動起來。
運動需要評估的面向包含身體狀況、體能、周遭環境等。如果你還有傷口,或是有裝設人工血管,那麼傷口的保護就很重要。
也要評估自己的體能力狀況,如果還很虛弱、容易頭暈跌倒,那可以選擇更溫和的運動,或在家簡單做一些伸展即可。周遭環境的安全也需注意,若是怕感染的階段,就要避免到公共場所去運動。
在所有的運動中,走路應該是大部分癌友都合適的運動,方法簡單好執行,也能同時提升心肺功能與肌力。只是在走路時,建議選擇安全的環境(如公園),也要注意空氣品質。
剛開始可以先從15分鐘,隨著體力慢慢增加。接下來可以循序漸進,試著走快一點、走遠一點、每一步的步伐拉大一些,從一分鐘30步、60步進步到120步,速度快起來,體能就會明顯改善。
當自己能穩定走路後,也可以加入一些變化練習,例如試著踮起腳尖走,會訓練到大腿、臀部與背部的肌力,體態也會更挺拔。不要小看姿態對心情的影響!如果一直垂頭喪氣,身體容易縮成一團,心情也很難好起來。練習透過運動,讓體態更挺拔,姿勢能帶動心情,更能恢復自信!
癌症治療的目標,是希望能幫助癌友回歸原來的生活,而透過運動可以增加體能,創造良性循環。因此,鼓勵癌友建立運動的正確觀念,也要試著做做看,當自己感受到精神好一點、體力好一點,就越來越能享受運動的好處,自然也會跟人分享當中的改變,過程中就容易養成運動習慣。否則光是說、沒有做,就很難體會到好處與效果。
可以請醫療團隊會診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打造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出院前,也可以請物理治療師協助評估後續的運動建議。善用這些資源、幫助自己動起來,讓癌後回歸健康生活!
本文摘自《癌後康復:我要回歸心生活》/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博思智庫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