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Omega-3脂肪酸,抑制發炎與保護心血管
首先,我非常建議考慮補充Omega-3脂肪酸,可以獲取這個營養素的補充品包括魚油、亞麻仁油等。你或許會問:「為什麼特別推薦Omega-3脂肪酸呢?」答案和現代的飲食習慣與畜牧方式有關。
當我們回溯到傳統部落的時代,大部分的動物都是自由放養,吃草的。但到了現代,由於生產力的需求,這些經濟動物被圈養起來,圈養的動物主要以含有Omega-6脂肪酸較高的食物作為飼料,如玉米、大豆等,這導致它們儲存在體內的Omega-6脂肪酸大幅上升,而Omega-3脂肪酸則相對減少。我們吃了這些肉品後就會影響到人體內的脂肪酸比例,再加上居住在亞洲地區的我們常使用大豆油、葵花油這一類含有Omega-6脂肪酸較高的油品,更加使我們大量攝取Omega-6脂肪酸。
那這樣的變化為什麼重要呢?因為Omega-6與Omega-3脂肪酸的比例平衡對於人體是相當關鍵的。當Omega-6脂肪酸過多,它可能會引起人體的發炎反應。相反地,Omega-3脂肪酸對於抑制發炎和保護心血管有益,但現代飲食中容易缺乏這種好油。
因此,為了平衡這兩種脂肪酸的比例,建議大家要特別注意攝取Omega-3脂肪酸,當然如果能從食物攝取足夠的量的話最佳,每週至少攝取兩掌心大小的鮭魚、鯖魚、秋刀魚,若真無法達到,你可以接受動物性補充品的話,魚油是個很好的選擇;若你偏好植物性的,可以選擇藻油、亞麻仁油等。
Omega-3脂肪酸不是指單一種脂肪酸,而是包含了很多種,像是ALA、EPA及DHA等,動物性跟植物性來源的Omega-3脂肪酸也會存在差異,魚油跟亞麻仁油內含有的種類就不同,同時都補充不會有太大衝突。而藻油補充品則與魚油較相似,選購時可以多注意脂肪酸的含量喔!
魚油跟藻油會做成軟膠囊的型態販售,亞麻仁油雖然也有做成軟膠囊,但建議挑選跟其他烹調用油相似的瓶裝油即可,在超市都能買得到,價格相對便宜,通常一瓶幾百塊,可以用好幾個月,直接淋在餐點上就可以吃,相當方便。而不管哪一種還是要慎重篩選真正品質好的,避免選到次級品反而傷身。
當然,如果你有能力購買草飼的肉品,這種更接近傳統放養方式的肉品會有較好的脂肪酸平衡。但我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吃這種肉,所以營養補充品是一個方便且實惠的選擇。
最後,是否補充,還需要看個人的身體狀況。如果想確定自己是否真的缺乏,可以去醫院做檢查。但無論如何,補充Omega-3脂肪酸都是建立在科學依據上的建議,希望能幫助大家維護身體的健康。
另一個常被忽略的營養素:維他命D
現代的生活節奏與習慣,常常使我們忽略了身體所需的基本營養。除了剛剛提到的Omega-3脂肪酸之外,有另一種營養素,很多人可能沒有察覺自己缺乏,那就是維生素D。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健康組織的資料,估計全球約有十億人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
那麼,維他命D到底如何取得呢?其實非常簡單:曬太陽。當陽光照射在我們的皮膚上,身體自然就能製造維生素D。這也意味著,你不必一定要購買補充品,只要適時地曬曬太陽即可。
可是在臺灣,雖然地理位置接近赤道且日照時間相對充足,但許多研究發現臺灣居民維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情形依然很普遍,其中包括下列幾個原因:
- 高度的都市化和室內工作導致陽光曝露時間減少。
- 皮膚防曬的文化,導致當地居民避免直接日光曝露。
- 膳食習慣可能不包括高維生素D食物。
我自己就常因為工作忙碌使得外出曬太陽的機會變少,也就是上述的第一個原因。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過去人們因為生活方式會長時間在戶外工作,自然而然地獲得了充足的維生素D。而在太陽較少的地區,如北歐,他們會特別珍惜曬太陽的時光。這些都是天然、不經意地對身體做的最佳照顧。
亞洲文化也有「一白遮三醜」的諺語,市面上各種主打美白的產品,還有擔心皮膚癌發生的恐懼,也減少了曬太陽的機會。另外,我也發現對光線、紫外線過敏的族群而言,他們不得不做好防曬工作,因而失去這個獲取維生素D的天然管道。
為了避免缺乏危機,我自己對於維生素D有多元化的補充策略。對於無法從曬太陽取得的取代方法,可以從飲食下功夫,我會定期攝取維生素D豐富來源的食物,像是野生鮭魚、肝臟、蛋黃、奶油、乾香菇等,如果以上方法較難達成時,我就會購買維生素D口腔滴劑作為一種選擇。
這邊特別要提到,現代人常常對食用內臟有所疑慮而趨之若鶩,有人是懼怕內臟中的膽固醇,會擔心其實也不意外,因為盡量避開膽固醇的觀念已經深植人們心中,不過事實上,維生素D就是由膽固醇轉化而來的,膽固醇還有很多功能,對於在人體生理機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不要再污名化膽固醇了。
有人則是擔心內臟可能會累積重金屬毒素,這個部分就需要特別注意了,如果你選擇食用內臟,一定要確認其飼養方式和品質,包含產地、檢驗報告等,我偶爾也會選購鱈魚肝罐頭,你可以在超市找到這種罐頭。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其他食物作為補充途徑,例如品質好的奶油、蛋黃等。
本文摘自《預見50歲後的大小事》/吳佳駿(醫師、知識金礦創辦人)等/財經傳訊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