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去問:「這些產品真的有效嗎?」「品牌X是不是比品牌Y好?」而更有人會很認真去問營養補充品的研究成果,是不是很多人推薦,與相關政府認證。
但購買營養補充品之前,卻忘了問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我們真的需要它嗎?」
行銷資訊和業務員很擅長將營養補充品的好處傳達給消費者,但那是從他們的角度,他們的目的是銷售產品。可是作為消費者的我們,真正該問的是:我自己真的缺乏哪種營養素?我真的需要這個補充品嗎?
就像醫生會先診斷病情再開藥,我們在選擇營養補充品之前,應該先確定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被各種行銷策略所誘導,盲目地購買。
很可惜很多人願意花金錢在營養補充品,但不願意花時間好好了解自己的健康,與自己的醫生好好溝通。很多時候其實從食物就能補充到足夠營養,但我們卻買補充品浪費金錢。
這造就了一件健康領域蠻奇特的現象:越有用的養生越便宜,越貴的方式往往無效!
因此,當你下次再為選擇營養補充品而猶豫時,記得問自己三個問題:「我缺乏這營養素嗎?」「怎麼證明?」「我真的需要它嗎?」 (編輯推薦:有病治病、沒病強身?醫師:維他命不能隨便吃)
隨意購買營養補充品,賠了金錢又折兵
你知道要吃營養補充品才健康的觀念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請記住1977年這個年份,這是影響營養領域蠻重要的一年。許多現代營養學的迷思都是從這裡開始。
因為從1977年起,「營養主義」開始盛行。這意味著人們將食物看作是由不同營養元素組成的,例如蛋白質、脂肪等。市場上的建議也都是關於如何計算卡路里,如何選擇代餐營養棒,或是怎樣吃健康加工食品,當然也包含開始有了補充維生素能促進健康等觀念。
但在這一切中,我們似乎忘記了食物的本質。我們的祖先吃的是真食物,而不是純粹追求某種營養。
而真正令人擔憂的是,許多早期推薦的營養補充品,其實並沒有經過足夠的醫學審查。有些甚至被誤導性地宣傳為「健康神器」,但後來研究卻證明它可能帶來健康風險。
讓我舉幾個曾被認為對健康有益,但後來有副作用的營養補充品:
- β-胡蘿蔔素:早期研究認為β-胡蘿蔔素可減少癌症的風險。然而,1990年代的一項研究發現吸煙者補充β-胡蘿蔔素實際上可能增加肺癌的風險。
- 維生素E:雖然早期的研究認為它可能減少心臟疾病的風險,但後續的研究發現高劑量的維生素E補充可能增加中風和心臟疾病的風險。
- 硒:曾被認為可以預防某些癌症,但某些研究指出高劑量的硒補充可能增加其他類型癌症的風險。
這裡有一個重要的觀點需要明白:食物和營養補充品雖然都含有營養,但它們的效益和作用是不同的。食物是綜合的、全面的,它提供了我們所需的多種營養。而當我們僅僅依賴營養補充品時,可能會失去某些關鍵但卻是目前科學沒注意或發現的營養成分。
事實上,我們目前真正了解的營養素還太少,許多都是未知的領域。我們可以把食物分解成「營養藥丸」,但我們無法合成出「真正的食物」。
這是為什麼我最常強調,大家應該著重於吃真正的食物,這是真正的健康資產,而不是只注重它所包含的營養成分。更不用說隨意吃營養補充品,這對健康是減分,是健康負債,因為不只是賠了金錢,更可能危害健康。
到底哪些營養補充品是可以推薦的呢?
在推薦之前,透過上面分享,你應該知道兩個重要前提:
- 在考慮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之前,都應該先諮詢營養師、醫生和進行仔細的研究。
- 以食物本身來補充營養是最重要的方式,營養補充品只是輔助。
了解這兩個前提之後,我再來分享大多數的人缺乏且可以補充的營養補充品。
下一頁看看醫師分析:哪些營養素你可以從食物中多吃,並再考慮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