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澡安全5大守則
面對環境冷熱變化,掌握保暖方法、維持體溫是首要關鍵之一。當寒流來襲,很多人都喜歡泡澡、泡溫泉來暖身、提升免疫力,不過若是過猶不及,或是沒有留意正確步驟與方式,反而可能危害健康。以下就一起來看看,如何以正確的溫度及流程享受泡澡,幫助冬季暖身,身體調溫更輕鬆少負擔!
- 泡澡的事前準備:從寒冷空間突然進入熱水中,可能使血壓劇烈波動,對心臟與血管造成傷害而引起熱休克,建議先用溫熱水淋浴。
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及高齡人士比較不建議泡熱水澡,以免發生危險。(編輯推薦:心肌梗塞前兆症狀自我檢測!心肌梗塞原因有哪些?心肌梗塞能自救、會好嗎?) - 泡澡的水溫:40℃左右水溫最佳;長者的皮膚感覺遲鈍,若可設定熱水溫度,建議泡澡前先設定溫度會更安全。泡在42℃以上的熱水中,會使交感神經佔優勢,讓身體緊張、血壓上升,反而會抑制免疫機能;低於38℃則無法達到溫暖身體的效果。
- 泡澡的水位:當熱水淹過肩膀,水壓會幫助將血液送回心臟。相對地,泡澡時讓水位維持在到肋骨高度,就可減輕心肺負擔。
如要降低對心肺的負擔,可以改用半身浴、泡腳等方式溫暖身體。 - 泡澡的時間:攝氏40℃的熱水可以泡10分鐘,42℃以上最多泡3到5分鐘。吃飽飯後或酒後半小時以內,或是空腹飢餓時最好都不要泡澡或泡腳。
李琪中醫師曾撰文解釋,「汗為心之液」,常常泡、天天泡,出汗過多會使心臟虛弱,疲倦、心悸、胸悶,體表抗風寒能力下降,小便顏色變深。(編輯推薦:頭暈、常感冒竟因泡腳祛寒「越泡越虛」!足浴注意5件事才真正養生) - 泡澡後快速降溫:泡完澡後,可以趕緊穿上衣物維持身體溫暖,並且喝杯常溫開水補充流失的水分。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蕭成儀曾受訪指出,泡澡後皮膚毛孔擴張,接觸冷空氣反而會使原本要排出的汗無法排出。
泡澡的替代方案
半身浴:泡澡時水位在心臟以下,對心臟不會造成太大負擔。
日本婦科醫師松村圭子就曾在著作中推薦,以攝氏39℃左右的水,半身浴15~20分鐘,可改善虛寒體質,調理自律神經,也可讓體內有害物質隨汗水一起排出,達到促進健康的效果。
足浴:泡腳的水量至少淹到腳踝,也可讓小腿下半部都浸泡在熱水中。
吳宏乾中醫師曾於受訪時說明,水溫41~42℃,可泡腳10~15分鐘;水溫為38~40℃,可泡腳15~30分鐘。不過他也提醒,泡腳時間還是要視個人身體狀況而定,額頭、後背微微發汗就應停止。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