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也是如此,胃食道逆流根據不同年份所作的研究有不同的發生率,由30年前只有2-5%的盛行率,到2010年研究發現增加至12% [1]。而在一篇2009年的醫學文獻《40歲以上台灣人類糜爛性食道炎盛行率增加:兩個時期的比較》調查統計,台灣在1995年到2002年胃食道逆流盛行率從5%上升到12.6% [2]。
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可能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但本人並不自知,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為胃、胸口灼熱感,也就是俗稱的火燒心;非典型症狀包括咳嗽、吞嚥困難、打嗝、長期喉嚨痛、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蛀牙、口臭等,但患者常因不認識胃食道逆流症而苦惱許久,找不到原因、不知道如何解決,甚至還有投錯醫的狀況。
為了使大眾更加瞭解且重視胃食道逆流疾病,每年國際功能性胃腸疾病基金會(IFFGD)皆會透過倡議紀念週的方式舉辦舉辦為期一周的「 GERD Awareness Week」,希望大眾別輕忽胃食道逆流疾病的風險。
今年(2023年)的GERD Awareness Week主題即是倡議「認識胃食道逆流典型和非典型的症狀」。胃食道逆流是一種慢性疾病,但可透過認知症狀,改善日常生活習慣與及時就醫等方式,幫助緩解胃食道逆流症帶來的不適。
飲食西化、生活壓力大!胃食道逆流誘發原因眾多
根據國際通用的蒙特婁定義(The Montreal definition)「胃的內含物逆流導致令人困擾的症狀或併發症」,稱之為胃食道逆流,其成因眾多,包含胃與食道間的括約肌張力鬆弛,也就是「關不緊」,使過多的胃酸或其他內容物如氣體、食物等容易逆行衝上食道。常見症狀可分為典型與非典型症狀,典型症狀包含心窩灼熱等;而非典型症狀則有咳嗽、沙啞、喉嚨卡卡的、嘴裡有酸味等問題。
現代人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包括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肥胖率上升等等。其中,飲食習慣的改變與胃食道逆流非常相關,「飲食西化」導致民眾常常食用像是炸雞、薯條、甜食等高油、高糖、刺激性高、重口味等食物,進而導致胃食道逆流發生。
肝膽胃腸科醫師林宗男指出,現代民眾喜歡的速食多以油炸方式烹調,因為油脂停留在胃部的時間較久,容易導致胃部持續的擴張,排空變慢,造成胃酸分泌增加,發生胃食道逆流的機會就相對變高。此外,像是巧克力(甜食)、咖啡、碳酸飲料、酒精等,都會導致下食道括約肌鬆弛,導致胃酸逆流。
除了飲食內容外,飲食習慣也是其中一個關鍵,林宗男醫師說明,全球有非常多文獻在探討飲食及生活型態對於胃食道逆流的影響,包括:
- 吃太快,導致不知不覺吃過多:很多人因為用餐時間短,常常就會吃得太快,因為來不及傳遞飽足感而導致吃太多。由於人體有平衡機制,餐後二十分鐘小腸才會慢慢開始分泌腸泌素,告知大腦身體已經吃飽了,但若吃得太快,會導致小腸來不及告訴大腦已經吃飽了,可能不知不覺吃下過多食物,胃部食物過多,胃內容物容積增加,就會導致胃酸過度分泌。
- 吃過燙的食物:飲用攝氏65度以上的熱茶、熱湯等食物,容易造成食道黏膜受損,使其本身防禦功能下降,當發生胃食道逆流時,較脆弱的食道被胃酸侵蝕時就容易發炎,所以要避免食用及飲用過燙的食物。
此外,胃食道逆流的其中一個成因也與「生活壓力」有關,胃腸肝膽科醫師李偉誠指出,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步調快速,常常邊工作邊快速用餐,導致胃部壓力瞬間增大。而不只上班族,門診也常見到國、高中生就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也是因為升學、課業壓力大,早出晚歸、沒時間吃飯等,除了用餐時間過短,上述的高壓生活型態也容易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刺激胃酸過度分泌,引發胃食道逆流。
國際倡議:從認識胃食道逆流開始
胃食道逆流所導致的症狀多元,患者往往無法第一時間掌握,林宗男醫師與李偉誠醫師皆指出,臨床上的確常見胃食道逆流患者,因為是出現非典型的症狀,如乾咳、淸喉嚨等,患者因不認識胃食道逆流而不自知,導致明明不舒服已久,卻未曾主動就醫。因此,IFFGD希望透過倡議紀念週 GERD Awareness Week的方式,希望提醒大眾重視胃食道逆流疾病。
胃食道逆流症狀影響生活?專業醫師建議這樣做
11月剛好適逢西方國家的「感恩節」,IFFGD也透過提醒大眾歡慶聚餐時,調整食物內容及烹煮方式,以白肉取代紅肉,並採取較清淡的烹調方式,希望讓大眾注意胃食道逆流的風險。
不只西方國家需調整生活型態,林宗男醫師也指出,台灣人也有特有的飲食文化容易誘發胃食道逆流,如常吃糯米不好消化及珍珠奶茶等糖分過高的食物,加上如果有吃宵夜的習慣,吃完立刻躺下休息也容易導致胃食道逆流,因此建議晚餐與休息時間應間隔三小時。
想要改善胃食道逆流,生活飲食型態的調整十分重要,但若症狀過度干擾生活品質,仍建議尋求醫療協助,尤其是非典型症狀的族群,或者有腸胃道家族病史、以及同時出現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解黑便、血便等狀況者,更是要提高警覺,及早就醫。
提及臨床上治療方式,林宗男與李偉誠兩位醫師均認為,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的患者,臨床上會請患者先自我調整生活型態,如避免富含酸或咖啡因的食物、減少使用辛香料、細嚼慢嚥,並避免食用太燙的食物,同時搭配用藥治療,若兩週仍未見改善,推薦可先服用藥物舒緩,但醫師也強調,若是非典型症狀的患者或出現其他身體異狀,則仍需盡快就醫。
國際間共識!PPI藥物為臨床治療主流方式
胃食道逆流健康行動是長期抗戰,在慢慢改變生活步調的過程中,偶爾還是會出現突如其來的「溢赤酸」,建議可選用含PPI成分(proton pump inhibitor,氫離子幫浦阻斷劑)的藥物,直接從源頭抑制胃酸分泌,就像關水龍頭一樣,迅速舒緩逆流症狀。
李偉誠醫師說明,胃中有一種叫「壁細胞」的細胞,會透過「氫離子幫浦」的通道釋放酸。我們服用的PPI 藥物可與氫離子幫浦結合,藉此「卡住」氫離子幫浦的通道,進而阻止酸的釋放,胃食道逆流症狀因此得以舒緩。林宗男醫師也建議使用PPI 藥物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且副作用較少,針對改善胃食道逆流、胃灼熱感、反酸等症功效顯著。PPI藥物是目前臨床上治療的主流方式,也是台灣消化系醫學會與國際間的共識 [6]。
專業醫師推薦市場銷售第一名品牌「必胃康」
德國原裝進口的「必胃康」為市場銷售第一品牌,也是衛福部核准的PPI成分指示用藥,消費者使用起來可以更安心。建議早餐前30分鐘服用,若是較常在夜間出現胃食道逆流症狀則改為晚餐前30分鐘服用,一天只要一錠,快速而有效治療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多數患者1-2天就能消除不適症狀,是生活繁忙的胃食道患者的首選,有需求的民眾,可至藥局找專業藥師諮詢及購買。
聽從專業醫師建議,自我改善日常生活型態,搭配正確服用藥物控制,才能有效緩解和預防胃食道逆流症狀。若同時有服用其他藥物,也建議就醫評估,讓使用方式更安心。
胃食道逆流第一品牌「必胃康」含醫師最常處方成分PPI,瞭解更多: https://bit.ly/3tBG0eB
衛署藥輸字第022962號 | 北市衛藥廣字第112110252號
本品為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使用前請詳閱說明書警語及注意事項
延伸閱讀:
-想要運動減重改善胃食道逆流,症狀沒好轉更加劇?醫:健康運動要注意「這些」
-中秋親友團聚暗藏飲食地雷!專業醫師提醒你所不知道的胃食道逆流風險
資料來源:
[1]胃食道逆流疾病之處置現況
[2] Lien HC, Chang CS, Yeh HZ, et al.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erosive esophagitis among Taiwanese aged 40 years and above: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time periods. J Clin Gastroenterol 2009; 43: 926-32.
必胃康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