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篩檢1:抽血測量腫瘤指數「CA19-9」,輔助性檢測,非良好篩檢工具
透過抽血可得知胰臟是否發炎,並測量胰臟相關的腫瘤指數「CA19-9」。東元綜合醫院建議,雖然該指數多作為輔助性檢測,對早期胰臟癌診斷力不佳,但仍能做為胰臟癌篩檢的一項參考。自費費用約介於400~1700元(依醫療院所有所不同)。
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資料,「CA19-9」雖是腫瘤指數,但並非良好的篩檢工具,主要有3項原因:
- 胰臟癌在一般無症狀人群中的盛行率不高,該指數的陽性預測率也就不好。
- 「CA19-9」不夠專一性,肺癌、大腸癌、胃癌、膽管癌及唾腺癌等癌症,甚至是膽胰道或呼吸道發炎、糖尿病、子宮內膜疾病、肝功能或甲狀腺功能不佳也可能導致指數上升。
- 約有5∼10%的人,天生無法測量「CA19-9」。
因此,即便「CA19-9」測量超標,通常來說也不代表罹患胰臟癌,反會讓民眾為了找出原因而做多檢查,心力交瘁。
胰臟癌篩檢2:腹部超音波,常無法看清胰臟全貌
影像學的檢查是最主要檢測胰臟狀況的方式,一般醫療院所多能透過腹部超音波進行檢查。東元綜合醫院建議,民眾可每年安排超音波評估。自費費用約介於1600~2000元(依醫療院所有所不同)。
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曾受媒體訪問說明,胰臟位置在胃部後方,因此面積大多被胃部、十二指腸遮蔽,腹部超音波常會被胃部、腸道氣體影響,導致無法看清胰臟全貌。除非腫瘤位置剛好在比較不會被遮蔽的胰臟頸部、體部等處,否則超音波檢查容易遺漏掉。根據統計,約只有4成胰臟癌透過超音波發現。
東元綜合醫院則指出,可透過腹部超音波評估「胰管管徑大小」,若胰管管徑異常擴大,有助於偵測早期胰臟癌。然而該檢查也有3大限制,包括:「胰臟尾端評估困難」、「過度肥胖者掃描困難」、「過多腸氣者掃描困難」,同樣並非萬無一失的檢測。
胰臟癌篩檢3:影像學檢測,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內視鏡超音波(EUS)
除了最普遍的超音波外,影像學檢測還包括: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內視鏡超音波(EUS)等,也相對有其優缺點,由於價格相對昂貴,民眾可參考醫師診斷、判斷,再進行檢查。
東元綜合醫院指出,這三種檢測多半建議用在「已懷疑有胰臟病灶」的情況下。此外,若已每年安排超音波檢查,由於該檢查仍有諸多限制,可選擇每3年使用磁振造影檢測彌補,進一步掌握健康狀況。
- 電腦斷層(CT):成像速度快,但檢測小型胰臟病灶的能力只有EUS的1/3,診斷胰臟小型囊泡型病灶的準確率也不如MRI,且會暴露一定輻射量。雖能檢查的比腹部超音波清楚,但仍並非早期診斷胰臟癌的理想工具。自費價格約從3000起至上萬不等(依醫療院所有所不同)。
- 磁振造影(MRI)搭配膽胰管攝影:影像比CT好,且沒有輻射問題,但檢查時間久、費用較昂貴,多用於CT也無法清楚判斷時的進一步檢查工具,對胰臟癌的早期篩檢率可達9成。自費價格約從數萬至十萬不等(依醫療院所有所不同)。
- 內視鏡超音波(EUS):是目前偵測早期胰臟癌解析度最高的檢查。不過EUS具侵入性且技術門檻高,不會在一般健檢時當篩檢工具使用。臨床上,用於胰臟病灶診斷的第一線檢查,或是做為CT、MRI檢查不易判定時的第二線檢查工具。價格請自尋洽詢醫療院所。
無症狀、無風險因子民眾不需例行篩檢胰臟癌!留意7危險因子確保胰臟健康
沒症狀的民眾也要進行胰臟癌篩檢嗎?臺灣大學醫學院檢驗醫學科主任鄭祖耀曾分析,由於胰臟癌篩檢有諸多缺點且效益不大,目前醫界「不建議對無症狀、無危險因子的人,進行例行性的胰臟癌篩檢」。不過,若有以下胰臟癌危險因子的民眾,可考慮定期健檢,確保胰臟健康:
- 抽菸
- 肥胖
- 糖尿病
- 慢性胰臟炎
- 遺傳性基因突變
- 胰臟炎家族史
- 患有胰臟水泡、囊腫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