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10大癌症最新排名出爐!平均每4分19秒一人罹癌
國健署統計,2021年台灣新發癌症人數為12萬1762人,比前一年減少217人,平均每4分19秒有1人罹癌,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前一年相同;2021年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依序為肺癌、大腸癌、女性 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胰臟癌。
10大癌症排行年年都會揭曉,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中注意些什麼,例如今年就有幾個重點值得我們留心。
肺癌擠下大腸癌居癌症之首「2大原因」!防癌篩檢補助要知道
首先,與去年相比,排名前2的肺癌與大腸癌名次互換,終止大腸癌連15年榜首的紀錄。
國健署長吳昭軍分析2大原因,一是大腸癌發生率有下降趨勢,二是自發性健檢檢查肺癌的普及度提高。事實上,WHO及實證醫學證明,定期篩檢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提高存活率的重要方法,例如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乳房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70%子宮頸癌死亡率,還有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可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
政府出錢!五癌篩檢補助資格一次看
- 口腔癌: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 大腸癌: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 子宮頸癌: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 乳癌: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
- 肺癌: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1)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
(2)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備註),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
胰臟癌首進前10!國健署警告:這些症狀別輕忽
第二,則是胰臟癌前進了兩個名次,從12名上升到了第10名,擠下原本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位列十大癌症榜上名單。
然而,胰臟癌之所以凶險,除了本身治療難度之外,也在於難以發現、容易耽誤治療時機,但目前國際間尚無實證建議對胰臟癌、攝護腺癌、子宮體癌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無症狀者進行篩檢。因此國健署特別列出「症狀清單」,建議日常多留心以下徵兆,一旦察覺身體有異狀,建議儘早就醫、必要時遵循醫師指示診治。
- 攝護腺癌:小便無力、頻尿、急尿及夜尿等排尿症狀或不明原因骨頭疼痛。
- 胰臟癌:40歲以上沒有糖尿病家族史,惟近期有糖尿病、上腹痛或背痛,疑似來自後腹腔,且上腸胃檢查卻無特殊發現、體重明顯減輕、黃疸、茶色尿合併灰白便的膽道阻塞、不明原因性胰臟炎、脂肪便者。
-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不明原因發燒發燒38°C以上、6個月內體重減輕達10%、夜間盜汗、局部或全身如頸部、腋下、鼠蹊等表淺淋巴腺無痛性腫大。
- 子宮體癌:不正常的出血,包括:月經週期紊亂、長期持續性出血、月經長久不來後突然大量出血或者停經後的出血。
罹癌男女大不同,男性食道癌發生率是女性11倍
若將男女分開來開,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排序皆與前一年相同,至於女性則是原本第8的胃癌與第9名皮膚癌排序互換,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前進1名。
進一步觀察性別比差異較大的癌症可以發現,男性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標準化發生率為女性的10.4倍,與食道癌標準化發生率更是女性的11.4倍!國健署表示,研究指出若有菸、酒、檳榔3大使用習慣,則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的風險高出10.5倍,換句話說,戒除這3大風險因子,可以降低癌前病變與癌症風險,再搭配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及時診斷與治療,更能有效阻斷癌前病變發展成癌症。
本文圖片與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110年國人癌症登記資料分析結果」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