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料理選擇技巧
中式料理的特色是用大火快炒,用油多,口味偏重,很多菜色是炸過再炒,而許多上班族要求方便、快速,幾乎都買外食、叫外送,常吃的料理像是炸排骨便當、炸雞腿便當、炒飯、炒麵、煎餃、水餃等,而到中式餐廳聚餐常會點的菜餚,像是糖醋排骨、三杯雞、紅燒獅子頭、爌肉、魚香茄子等,則須留意食材的烹調方式,減少油炸、勾芡的料理,避免攝取過多熱量、油脂、醣分及調味料。
市售炒飯約為一.五碗的白飯量(五~六份醣),拌炒時往往需要添加許多油脂(二∼三份油),才會美味與粒粒分明,是高熱量、高醣、高油的菜餚,炒麵類相同。
盒餐(便當/自助餐)
- 主菜以非油炸為主:滷雞腿、清蒸魚、烤豬排等。
- 配菜盡量選擇蔬菜類:顏色愈多愈好,能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讓盒餐更均衡,現在許多店家有提供白飯換成未精製糙米飯、五穀飯,可以獲取更多營養素。
麵攤/小吃店
- 均衡:建議購買一∼二份燙青菜或涼拌菜,增加纖維攝取,注意蛋白質的量足不足夠。
- 少鹽:有湯底的不要把湯喝完,會增加油脂、鹽分的攝取。如果搭配湯品,以清湯(蘿蔔排骨湯、蔬菜湯、絲瓜蛤蠣湯)優於勾芡的湯品,沾醬也請店家少醬或分開裝。
- 少加工:加工食品含較多醣類,鈉含量較高,一份醣=甜不辣二片或四條=魚丸、貢丸四∼五顆。
- 少油:減少絞肉類、動物皮、肥肉,像滷肉飯、爌肉、豬腳、豬皮等。建議雞肉飯優於滷肉飯,清麵線、蚵仔麵線、赤肉麵線優於大腸麵線,水餃優於煎餃(熱量、油脂相對較少)。
炒飯、炒麵
建議分食,再搭配燙青菜,配湯品以清湯為主,勾芡的湯品醣分會更高。
油飯、米糕、粽子
糯米是高升糖指數的食物,製作時會添加大量油脂與醬汁,不僅使血糖攀升,飽和脂肪酸也大增,額外多了許多熱量。糯米較難消化,腸胃功能不佳請淺嘗就好。建議搭配蔬菜,以及補充不足的蛋白質(低脂的豆製品、海鮮、雞肉等)。
快炒店/中式餐廳
- 相較健康的烹調方式:選蒸、燙、煮、烤、燉、滷、煎、炒優於油炸、三杯、紅燒、糖醋、裹粉、勾芡的料理方式。
- 減少口味重的料理:鈉含量較高的菜餚,就是添加過多調味料、沾醬、醬汁,可以多選汆燙、涼拌菜(將淋醬、沾醬分開放)。
- 減少高脂食材:減少絞肉類、肥肉、爌肉、動物皮、內臟和加工肉品,降低熱量、飽和脂肪酸的攝取。
- 小心配料:燉湯中的紅棗、枸杞是水果類,十顆紅棗約一份醣,還有湯品裡常出現的玉米、芋頭、栗子、蓮子、蓮藕、南瓜等皆屬於醣類食物。
勾芡類食物
燴飯約為一‧五碗的白飯量(六份醣),且會淋勾芡醬汁,還有羹麵、濃湯等,以及部分蔬菜(如炒莧菜、白菜滷),通常也會勾芡,讓醬汁扒覆在食材上,增加口感,醣類、油脂量也較多,建議分食,不要喝湯汁、醬汁,或選擇未勾芡的料理較佳。
營養師的中式料理這樣吃
盒餐
1.便當:主菜選滷雞腿/滷排骨/烤鯖魚,其他配菜皆為蔬菜類,白飯可以換成未精製的糙米飯/雜糧飯。
2.自助餐:糙米飯/五穀飯+二∼三種不同蔬菜+非油炸主菜清蒸魚/烤魚/滷雞腿。
麵攤/小吃店
1.水餃十顆+燙青菜一份+蛋花湯一碗。
2.湯麵(小)一碗+燙青菜一份+滷味拼盤(滷蛋、豆乾、海帶)一份。
本書摘自《選食:營養師的一日三餐減醣餐盤》/陳怡婷(臨床營養師)/時報出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