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七乙線」,是連接新北三峽到桃園大溪的道路,由於道路蜿蜒,被不少北部車友視為「跑山聖地」,而網紅「鄒小捷」也在現場直擊,不少呼嘯而過的機車騎士在蜿蜒彎道上做出壓車、屁股騰空、翹腳等危險行為,令人忍不住捏把冷汗。 (編輯推薦:吳宗憲騎單車「雷殘」摔碎安全帽!單車教練:2招減少摔車傷害)
台灣常出車禍的路線不只「台七乙」,連接台北、宜蘭的「北宜公路」也因有棲霞彎、檳榔彎、菩薩彎、茶壺彎、財茂彎、鬍鬚彎等6大著名彎道,吸引諸多機車騎士壓車、狂飆;除了彎道本身危險外,北宜公路的路面凹凸不平也是問題,若過彎時地面有坑洞,也容易造成摔車事故。
騎車為什麼會摔車?3步驟煞車、5元硬幣檢測胎紋,預防爆胎、自摔危機
不只騎重機,所有機車騎士都應留意摔車可能造成的嚴重傷害。根據交通部資料,機車自摔通常因人為、天候及道路設計因素導致,主要歸納原因如下:
- 酒駕失控:酒精影響反應與判斷力。
- 過彎失控:不熟悉道路狀況、過彎速度過快。
- 天候及交通環境因素:下雨天行經地磚、人孔蓋或摽線及閃避路面緣石、電線桿頭、貓狗而造成自摔。
- 防禦性駕駛觀念不足:無定期檢查煞車系統、輪胎胎紋、機車駕駛技能不足等造成自摔。
【保命防摔車1-煞車習慣】
若想預防摔車,除了避免酒後駕車,留意行駛道路外,煞車技巧也不可少,交通部建議,煞車方式應注意:
- 避免一次將煞車煞到底
- 採用點煞方式,先壓住煞車後再放開,等降速時再壓緊煞車
【保命防摔車2-保住輪胎「生命線」】
除此之外,許多沒玩車的民眾平時不重視機車保養,總認為「能騎就行」,然而若輪胎已磨損過多,就恐影響抓地力與摩擦力,提高打滑、自摔風險。曾有網友騎機車上班,卻突然感覺到車身不穩定,細看才發現竟然是後輪爆胎,將車推至修車行檢測時,發現輪胎胎紋、胎壁完全磨平,甚至能直接看到胎壁下方的束帶層,相當危險。屏東監理站曾受媒體訪問傳授機車族自我檢測胎紋的小技巧。
- 簡易測量法一:將5元硬幣站立放置胎溝測量,若平視可遮至人頭的衣服領口,表示深度足夠;反之,則深度不足。
- 簡易檢測法二:輪胎在胎肩部附近會有3至4個輪胎磨耗指示「△」、「TWI」等圖案標誌,順著標誌,向胎溝處尋找一塊微微突起的橡膠塊,當胎面紋路磨耗到跟此橡膠塊等高時,表示輪胎已經面臨損耗的限度(0.8mm),該換新胎了。
【保命防摔車3-防禦駕駛心法,避開車禍發生】
騎車不僅要避免自摔,預防車禍也相當重要。根據統計,重大機車車禍發生地點多集中在彎道處,而車禍型態則以對向擦撞、碰撞居多。若民眾平時可更留意「防禦駕駛」的概念,即可進一步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
交通部指出,只要建立正確的觀念、預測危險的習慣與能力,做出正確判斷,應可降低事故發生風險。比方說,開車時,汽車需先打方向燈再轉彎。
不過,機車騎士們若能事先設想「「不是每汽車駕駛都一定會使用方向燈」、「不一定會禮讓後方機車」,即能養成特別觀察前方車輛是否想轉彎的習慣,接近路口時即可避免因前方汽車突然轉彎而發生車禍事故。而這種「防禦駕駛」的概念有其基本3大心法,幫助預防擦撞、碰撞等車禍。
- 人:從前方車輛速度變化、路線判斷是否轉彎,並懷疑「其他駕駛可能沒看到我」,若前車是大型車,需考慮駕駛盲點與內輪差的特性,多保持距離。
- 車:突然急煞、重煞車容易摔車。白天開頭燈,可讓前車知道後方來車,並在昏暗處提升被看見的機會。
- 路:雨天路面標線濕滑、部分柏油路面因有砂礫導致婆擦力降低等。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