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族、上班族每天久坐不動,沒有運動習慣、飲食不均衡,容易有肌肉流失的狀況,尤其腿部是全身最大的肌肉群,肌肉流失狀況更明顯。再加上40歲後肌肉量會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更是每10年減少15%肌肉量,要如何維持肌肉量、運動增肌,在近年成為熱門健康話題!
健康新概念「腳點」!腿部肌肉夠不夠,站上去量測就能打分數
要怎樣才能知道腿部肌肉量夠不夠?過去部分體重計、體組成計能看到全身肌肉量的數據,以TANITA 體組成計為例,採用的是「生物電阻抗分析技術」,利用脂肪不導電、肌肉富含水分利於導電的特性,透過微量電流通過人體的難易程度,進而運算出個人體組成數據。
現在更進一步,導入健康新概念「腳點」,經由量測及計算,可以為你的腿部肌肉量評分同時可以做為醫師診斷的參考數據,藉此評估腿部肌肉量是否足以支撐體重。
沒有運動習慣,鍛鍊肌肉怎麼做?入門運動這樣選就對了!
腿部肌肉流失會造成行走緩慢、爬樓梯吃力、甚至容易跌倒,但是要建立運動習慣,很多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要如何開始?走路、慢跑比較好,還是從鍛鍊肌肉著手?以下提供2個方法判斷哪一種運動比較適合你!
●BMI指數偏高、腳點分數低於79分者
可以透過走路和慢跑來改善燃燒體脂肪,達到減輕體重效果。
【健康提案:節拍超慢跑】
節拍器設定:只要利用手機下載節拍器相關APP(App Store/Google Play,直接收尋節拍器),並設定步頻為180步/分鐘。
STEP1:前腳掌先落地再後腳跟。
STEP2:膝蓋彎曲、保持彈性(呈ㄍ字形可以有避震效果)。
STEP3:節能減碳,輕量落地。
STEP4:小步伐、高步頻(180步/分鐘)。
TIP:進行節拍超慢跑時,可以謹記「不痠、不痛、不硬、不喘」4個口訣,如果身體不適,千萬不要勉強。體力較差的長輩可以先在家中平坦的地板執行。
●BMI指數偏低、腳點分數低於79分者
可透過深蹲等運動強化腿部和臀部肌肉,並且攝取充足蛋白質。
【健康提案:30秒微深蹲】
STEP1:背對牆壁,相隔50公分以上地站立,以右腳為中心、彎曲左膝蓋,讓左腳腳尖抵著牆壁,雙手叉腰。
※注意:抵著牆壁的腳尖高度差不多與臀部同高,但如果感覺到不舒服,可以從低一點的地方開始。
STEP2:右腳的膝蓋輕輕彎曲、伸展,來回活動10次。左腳也重複動作。
※注意:平衡感不好的話,應注意周邊防護措施。
均衡飲食、充足蛋白質,吃對食物也有助於維持肌肉量!
除了運動,平常也要吃對食物,在均衡飲食的基礎上,多吃富含蛋白質的蔬菜、肉類,才能幫助補充合成肌肉、維持肌肉量所需的營養,保持肌肉量。依據衛生福利部國健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成人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1.1公克/每公斤體重,70歲以上銀髮族則為1.2公克/每公斤體重,以體重60公斤成人為例,每天至少要攝取66公克的蛋白質。
富含蛋白質的常見食材有豆魚蛋肉等,依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雞蛋一顆(約53公克)約含有6.8公克蛋白質,板豆腐一塊(約360公克)約含有34.6公克蛋白質,雞胸肉每100公克也有約23.3公克的蛋白質,還有黃豆、毛豆、黑豆等豆類,也都是富含蛋白質的健康食材。
若不清楚每天要怎麼吃,才能兼顧均衡飲食及足夠的蛋白質攝取量,不妨參考國健署「我的餐盤」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所謂「豆魚蛋肉一掌心」,意思就是每一餐的飲食內容,都要包含一個手掌心大小、和手掌差不多厚的蛋白質食物,這樣大致上就可以滿足每天需求的蛋白質份量。
現在就掌握自己的「腳點」,擬定攸關未來幸福的生活計劃!
平時總是久坐不動,或是出社會之後就完全沒有運動習慣嗎?或是退休後每天在家,老是感嘆生活一成不變,也不知該如何改變起?很多人嚮往有朝一日能夠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卻經常忽略了若要過著「想去哪、就去哪」的生活,或許要有經濟能力作為後盾,懷抱勇於嘗試的年輕心靈,最重要的其實還是保有健康的體魄,尤其是充足的肌肉量,才能夠實踐理想生活!
現在只要使用「TANITA八合一腳點體組成計 BC-771」,就可以輕鬆檢測你的肌肉量、體脂率、內臟脂肪、體內年齡...等八項數值,將數值記錄下來,每一次的進步、退步都看得到,還有新推出的健康新概念的「腳點」功能,透過全球獨家的技術,特別為你的腿部肌肉量評分並分三階段標準,同時可以做為醫師診斷的參考數據,藉此評估目前的腿部肌肉量是否足夠,由於腿部肌群是全身肌肉量最高的部分,不能忽略平時鍛鍊腿部肌肉的工夫,再搭配「TANITA八合一腳點體組成計 BC-771」的其他量測功能,馬上為自己量身打造最適合的運動計畫,踏出屬於自己的第一步!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