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這樣過:脾胃顧好身體輕鬆排濕祛燥
節氣中古人將夏日炎熱的氣候依程度分為大小暑。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也代表了一波波熱浪即將來襲,台灣夏天的「暑熱」屬於下午容易大雷雨的「濕熱」,進入身體中的濕氣需要靠五臟六腑中的「脾胃」來調和,所以夏季養生首要顧好脾胃,身體濕氣、熱氣自然能夠隨著汗水排出,不讓煩燥、疲倦上身,也可減少中暑、濕疹的發生。 (編輯推薦:中暑怎麼辦?中暑喝什麼吃什麼能改善?中暑可以刮痧嗎?容易中暑怎麼預防?)
小暑大暑這樣過:穩定外在環境對身體的干擾
天氣熱,出汗也多,除了及時補充水分外,也要注意環境溫差變化,以免毛孔、汗腺保持暢通,讓身體濕氣、燥氣能夠順利排出,自然就會有精神不易疲累,以下就針對日常生活與飲食方面跟大家做個小分享。
縮短陽光曝曬時間
陽光照射在皮膚上雖然可以刺激維生素D3的生成,但是強烈的紫外線也會影響眼睛與皮膚組織健康,當預期無法縮短曝曬的時間時,務必做好防曬準備再外出。
留意室內外溫差
環境溫度改變時,自律神經會藉由調整血管與毛孔的收縮或舒張,來幫助維持體溫恆定,因此當溫差瞬間變化太大時,我們可能會因為自律神經反應太快或太強烈而出現頭暈、頭疼或身體不適。當覺察到室內環境冷氣太強時,建議可隨身準備一件薄外套或是小絲巾,減少溫度對自律神經的衝擊。 (編輯推薦:60歲婦體溫高達42.7度中暑昏迷!日專家:房間、身體快速降溫有訣竅)
忌過度辛辣與油膩燥熱的食物
夏天很容易在不自覺間攝取冷飲、冰品來解暑,若飲食未再多注意的話,腸胃道黏膜可能會在這樣冷、燥交替的飲食下受太多刺激,讓脾胃消化負擔變得敏感、辛苦,身體也容易因積濕上火而出現疲憊、發炎的症狀。
燒烤、油炸食品
燒烤、油炸食品都屬於容易刺激身體發炎的食物,間接過度刺激皮脂腺大量分泌油脂,促使粉刺、痘痘生成,除了注意料理外,口味以甜鹹為主的零嘴、洋芋片、地瓜片、蝦餅…等這類產品也多為油炸製成。
甜食、甜飲
很多人天熱正餐沒胃口,改用涼爽舒暢的手搖飲料與各式甜點,來填滿每天的下午茶時光。這樣看似控制整體熱量攝取量的做法,其實隱藏了營養來源不均的風險,因為這類空熱量食品(空有熱量但無營養價值)在消化代謝過程中大量消耗了很多營養元素,反讓身體更容易為了尋找營養素而出現飢餓感,再來是甜味會增加脾胃的負擔,令水濕難以運化而產生痰液,這也是為何有些人吃甜食後,喉嚨會出現搔癢咳嗽的原因。
冰品會越吃越熱?水果吃錯容易飆血糖又上火?下一頁看看營養師建議夏天這樣吃,溫和排濕還能提升代謝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