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濕熱容易「腳臭」、「足癬」,中醫「內服」、「外敷」治療效果佳
28歲的蔡先生,患有香港腳已有一年,是位外食族,平時喜愛進食辛辣煎炸食物,每年夏季,腳氣都會加重,出現水泡、滲水、糜爛,趾縫有脫皮,偶爾還有腫痛等症狀,外用抗真菌藥膏後未癒,轉看中醫,中醫處方健脾利濕、清熱解毒的內服藥,並搭配外洗七天,覆診時紅腫消失,穈爛及滲水已減少許多。
25歲李小姐,足底及趾縫脫皮發紅嚴重,奇癢無比,因為腳臭汗多問題不敢跟朋友去游泳,李小姐喜飲冰涼,常腹瀉,經中醫診治後開立健脾益氣、利濕止癢的內服藥一個月後,脫皮減輕許多。
「腳臭」、「足癬」,去除「濕氣」是核心
「足癬」之類的皮膚病雖然症狀表現在皮膚,卻與內在臟腑失衡息息相關。上面兩個案例,治「濕」是核心。兩個案例平素飲食皆無節制,喜冰涼或嗜辛辣無度,脾胃日漸損傷,當脾胃運化功能轉差,體內濕氣累積,濕性重濁,纏綿難解,久而久之轉化成為濕熱之邪醞釀體內,身體形成容易產生皮膚病的「濕熱性體質」。
病患平日可多飲用以下茶飲、湯品:
【清熱解毒金銀花茶】
金銀花3錢、生甘草3錢,以1000c.c水煮15-20分鐘後放涼飲用,有清熱解毒抗菌的作用。
【健脾利濕薏仁湯】
薏仁半斤、蒼朮3錢、茯苓3錢、牛膝2錢、黃柏2錢,先將中藥材水煮15分鐘,去渣取汁,再將藥汁合薏仁同放入電鍋中煮熟即可。有健脾利溼,止癢清熱作用。
除了內服藥,也要搭配外洗外敷劑,達到更佳療效。
外洗方劑
- 藥材:苦參、白蘚皮、馬齒莧、車前草各一兩,蒼朮、黃柏各五錢。
- 作法:材料加2000c.c.水浸泡1小時,以小火煎20分鐘後去渣取汁,放溫熱後浸泡患足約20~30分鐘,每日1-2劑,連泡7天可改善。
最後「濕熱體質」的人,飲食及生活上也要十分注意,烤炸、辣、酒、花生等都會加重濕熱證的飲食宜避免,在潮濕悶熱的日子,要保持足部乾燥、清潔,日間穿上純棉吸汗的襪子,鞋子要通風透氣,保持鞋內乾燥。洗澡時將雙腳清洗好,洗澡後要及時擦乾足部、趾縫等部位。
作者簡介:莊可鈞中醫師,學歷: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經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醫師、仁安堂中醫診所醫師、中華黃庭醫學會醫師,專長:中醫內科、中醫婦兒科、中醫針傷科。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