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訴衷「腸」
早晨起床後,有一個場景我們都非常熟悉。明明已經有了便意,趕緊來到廁所,但所有的努力好像都沒有效果,坐在馬桶上將近20分鐘,依舊沒有任何動靜。這麼下去不是辦法啊!
便祕已成為嚴重困擾現代人的「難言之隱」。有資料顯示,中國成年人慢性便祕的患病率為4%~6%,並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60歲以上慢性便祕的患病率高達22%。此外,女性的患病率普遍高於男性。既然如此,我們就在這裡一訴衷「腸」,聊一聊便祕這個不容忽視的隱疾。
便祕主要症狀為排便次數減少、糞便乾硬和(或)排便困難。其中排便次數減少是指每週排便少於3次。排便困難則包括排便費力費時,排便時有明顯的梗阻感和(或)堵塞感,甚至有的人排便需手法輔助。上述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可被診斷為慢性便祕。
長期慢性便祕會引發多種健康危害。首先,便祕與痔瘡、肛裂、直腸脫垂等多種肛門直腸疾病密切相關。另外,研究也表明,慢性便祕是結直腸癌、肝性腦病、乳腺疾病、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特別是對於腦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過度用力排便可能會誘發急性心肌梗塞、腦出血等致死性疾病。
很多原因都會引發便祕,包括腫瘤、炎症等造成的腸道阻塞、狹窄;中樞神經系統或腸神經系統紊亂造成的調節障礙等。此外,飲食結構不合理(特別是水及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工作壓力、精神心理因素(如焦慮、抑鬱)、濫用藥物等均會增加便祕的發生風險。
科學家們已經證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別是注意均衡飲食、保證足夠飲水、適量運動以及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是慢性便祕患者的基礎治療措施。
- 在飲食方面,要特別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蔬果中富含的膳食纖維具有增加腸道蠕動、促進排便的作用,建議每日攝入新鮮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同時每日至少飲水1.5~2.0升,防止大便乾燥。
- 同時,要有適度運動的意識,特別是對於工作繁忙、無暇鍛鍊的白領族群,可以嘗試在工作間隙不時起身活動活動,有助於腸道蠕動。
- 需要強調的是,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由於結腸蠕動在清晨及用餐後最為活躍,因此建議在該時間段嘗試排便。
- 在排便時應集中注意力,排除外界的干擾。很多人都有在排便時玩手機、看書看報的習慣,殊不知這會在不知不覺間延長了排便時間,增加了得痔瘡的風險,要知道,得痔瘡的滋味可是不好受的。
最後還要提示一點,我們在媒體上時常會看到打著「排毒養顏」旗幟的保健品廣告。事實上,該類產品中大多會添加瀉藥成分,可能會引發急性腹瀉,導致腸道電解質平衡紊亂,不可靠的保健品甚至會危及生命。另一方面,使用該類產品雖然可以逞一時之快,但長期使用會造成藥物依賴性,反而會進一步加重便祕的程度。動物研究發現,長期使用瀉藥可能會導致不可逆的腸神經損傷,且可能存在致癌風險。因此,只有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真正擺脫便祕的困擾,通暢每一天。
慢性便祕的診斷標準(確診需至少出現以下2項症狀)
□至少25%的排便感到費力
□至少25%的排便為乾球糞或硬糞
□至少25%的排便有不盡感
□至少25%的排便有肛門直腸梗阻感和(或)堵塞感
□至少25%的排便需手法輔助
□每週排便少於3次
*診斷前症狀出現至少6個月,且近3個月症狀符合以上診斷標準。
資料來源: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中國慢性便祕診治指
本文摘自《社畜生活新主張》/王春玲(中國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首席營養學家)/大都會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