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可代謝排出!2應對方式讓身體不受環境荷爾蒙影響
幸好,塑化劑進入人體後仍能透過代謝排除,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指出,人體實驗研究顯示,DEHP(最普遍的塑化劑之一)入人體後,約有一半的量可在12~24小時藉由尿液排出體外,絕大部分可於24~48小時由尿液或糞便排出。
綜合整合功能醫學醫師歐瀚文與立達診所副院長陳俊光的資料,從功能醫學的角度來看,不讓身體受到塑化劑等環境賀爾蒙影響的最佳方式,就是「減少暴露」環境荷爾蒙並「加速身體代謝」,最基本的具體作法可從食物途徑與生活習慣著手:
減少暴露塑化劑與環境荷爾蒙
- 養成減塑習慣:盡量使用陶瓷、玻璃、不鏽鋼器皿。
- 留意紙杯、紙盒:這類物質中的「淋膜」也屬於塑膠製品,建議外出自帶環保杯、便當盒。
- 勿使用塑膠製品裝熱食:小吃店中常見的塑膠餐具勿裝40度以上高溫熱湯。
- 少用保鮮膜:肉類、飯菜容易碰到保鮮膜後,令保鮮膜釋出塑化劑。由於塑化劑為脂溶性,建議選用玻璃保鮮盒冷藏。
- 少吃罐頭食品:罐頭塗層成分多含有雙酚A(常見環境荷爾蒙)。
幫助身體代謝塑化劑與環境荷爾蒙
- 多攝取十字花科蔬菜:幫助代謝塑化劑。
- 多喝水:提高代謝效率。
- 維持運動習慣:維持良好代謝機制。此外,環境荷爾蒙多為脂溶性,越胖越容易累積,多運動也可降低脂肪囤積。
- 加強補充肝臟排毒所需營養素:如維生素B群、胺基酸、抗氧化劑、益生菌等,提升肝臟解毒酵素的作用活性與修護肝細胞。
- 維持腸道健康:避免便秘,讓人體順暢排出毒素。
- 避免熬夜、注重睡眠品質:護肝。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也分享,一位45歲罹患乳癌的高小姐,在進行「環境荷爾蒙分析」後發現體內的塑化劑超標,經醫師詳細問診,才發現可能是常用的保養品及化妝品潛藏塑化劑,在機及替換相關產品後,指數才逐漸下降,顯示改變生活習慣確實能減少塑化劑暴露、幫助代謝該物質。
菁英診所營養醫學專家、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則曾於臉書專頁為文指出,美妝、保養品中為了讓香味持久添加的定香劑也是塑化劑的成員之一。根據過往研究發現,「擦的」、「皮膚長期接觸的」產品(如乳液、化妝品、唇膏、精油等)更容易讓民眾吸收,建議民眾在挑選保養品時,要留意選擇沒有太過明顯香味的產品。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