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麼保健品能補心臟?
常常有朋友或患者問我:「要吃什麼保健營養品來保護心臟?」這時候你如果很八股的回答對方:「規律飲食、按時吃藥」的話,換來的往往都會是一抹尷尬的微笑。
所以,這裡我就列舉4款經過醫學研究證實,能夠對心血管保健有助益的保健營養品,供大家參考。
魚油
魚油對心血管有助益的主要功效來自於裡面的Omega-3脂肪酸,可以降低三酸甘油脂。Omega-3脂肪酸也是一個總稱,兩種主要的形式為EP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跟DH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美國心臟醫學會在過去20年來,建議正確攝取Omega-3可以降低包括中風、 心肌梗塞在內的心血管疾病。
近年來關於Omega-3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2019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REDUCE-ITtrial〉這樣研究,是一個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組實驗,總共搜集多達8179名對象(其中70.7%曾經罹患過心血管疾病),追蹤期長達4.9年。
結果發現,服用高劑量的EPA(每天四克、分兩次服用)的實驗組,比起使用安慰劑的對照組來說,可以顯著降低死亡率(4.3%對 5.2%)以及心血管疾病發生(17.2%對 22.0%)。後續另外13篇醫學期刊,囊括超過12萬人的研究也顯示,Omega-3可以降低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疾病死亡、心血管疾病發生等風險。
高血壓患者吃魚油一般來說沒有特別的風險,有些人會擔心吃魚油會增加出血的機率,研究中也並沒有這樣的顯著風險。如果本來就有在使用抗凝血劑或抗血小版藥物的患者,注意不要吞服過量魚油即可。選用魚油的標準,只要注意Omega-3純度高、EPA高、來自於小型魚(較無重金屬殘留疑慮)、有通過國家品質認證的,都可以安心使用。
Q10
Q10在人體中主要位於高耗能器官的細胞粒線體上,其中又以心臟、肝臟、腎臟的濃度最高,具備穩定細胞膜與抗氧化的功效。研究報告指出,Q10可以抑制自由基產生,因此可能對心臟衰竭巴金森氏症等退化性疾病有幫助。雖然人體可以自然合成Q10,但隨著年紀愈來愈大,會逐漸分泌的愈來愈少。此外,服用Statin類藥物(一類降血脂藥物)也可能減少身體合成Q10。
Q10存在於肉類與堅果等天然食物中,但含量很少。根據梅約醫學中心所公布資料,服用Q10大抵來說相當安全,不會有重大的副作用。有些人可能會有上腹疼痛、食慾不振、腹瀉、皮膚癢等等,一般停用後都會改善。有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患者需注意,Q10可能會減低抗凝血劑的功效,需要調整劑量。
此外,根據研究分析的結果,截至2020年10月為止,一項有1573名受試者且納入11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分析結果顯示,Q10可能可以幫助降低心臟衰竭住院以及死亡的風險,且無重大副作用,證據等級為中等。唯多數做出有效的實驗設計裡,服用劑量大多在每天300毫克以上。
穀胱甘肽
人體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自由基帶來的氧化壓力。而抽菸、喝酒、空氣污染、情緒壓力等等諸多因素都會增加體內的自由基,是造成血管發炎、動脈硬化的主因之一。大眾以為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其實本身並不壞,而是被自由基和過氧化物「污染」成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才變壞的。就像一個熊孩子本來天性不錯,但其實是因為接觸壞朋友才被帶壞的。(咦!這話怎麼好像是媽媽和阿嬤替做錯事的孩子開脫之詞!)
而存在於全身組織細胞中的穀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則是非常優良的抗氧化劑,具備逆轉與清除這些自由基的能力,因此被認為有保護心血管、降低血管發炎的作用。研究指出,穀胱甘肽可能對於血管內皮健康、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肌肥大、心臟缺氧、心臟衰竭等具有保護效果。
益生菌
在台灣,很多人都有喝優酪乳或補充益生菌的習慣,不過目地可能僅限於減肥、幫助消化等等。其實,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實腸道菌種還跟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最被廣泛研究的是一種叫做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簡稱 TMAO)的物質。由於飲食中的未消化完全的肉類(主要是紅肉)跟膽鹼,和腸道厭養菌交互作用後,就會直接被腸道吸收,在肝臟產生這個物質,然後直接進入血液循環。
研究證實,氧化三甲胺會導致巨噬細胞堆積血管壁,造成動脈硬化。除此之外,還會影響膽固醇回收,進一步升高膽固醇;另外,還會增強血小板的凝集作用,提高血塊形成、血管堵塞的風險。刊載於2020年美國心臟醫學會/循環研究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腸道菌與心血管疾病的影響中,除了氧化三甲胺之外,苯乙醯谷氨醯胺(Phenylacetylglutamine)也跟心血管疾病有關。
因此, 透過飲食調整、益生菌補充、消化酵素補充等方式來維持或促進腸道菌種平衡,很可能還有助於心血管健康。而部分醫療機構可以提供驗血檢驗氧化三甲胺的血中濃度,如此就能透過很簡單的抽血,知道自己是否有腸道菌種失衡的問題。
俠醫小整理
保養心血管,均衡飲食、按時服藥當然是最基本的不二法門,補充保健營養品只是一種輔助方式。
至於本文所列舉的保健營養品,是目前醫學研究著墨較多的其中 4 種。但一來部分研究的證據等級還不高,二來多數研究中使用的劑量都偏大(為了可以做出比較明顯的效果),一般我們「吃健康的」所補充的劑量都不會這麼大,所以大家不要對保健品寄望太大的功效,以為吃保健品就可以不要吃藥,或貿然超量服用,這樣就失去補充保健營養品的目的了。
本文摘自《俠醫楊智鈞的50道心臟密碼》/楊智鈞(心臟外科主任醫師)/原水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