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挨餓、忌口的減肥方法!小禎也靠它瘦身成功
減肥能夠不餓肚子嗎?小兒科醫師張益豪近日在臉書上,分享一招簡易減肥法——「吃飯超過20分鐘」。靠這個方法不但不用挨餓,也無須小心翼翼避開什麼食物,只要確實控制用餐時間,不論大人、小孩,8成以上都能成功變瘦,效果顯著。
方法聽起來簡單,真正實踐其實不容易。家醫科醫師許哲源在好日子診所的臉書上提到,根據統計,一般人平均花8~10分鐘就會吃完一餐;然而我們將食物吞下肚後,飽足感要過20分鐘才會傳送到大腦,產生「我吃飽了」的感覺。因此如果吃飯總是狼吞虎嚥,很容易因為覺得還沒飽,一不小心就吃太多。
此外,張益豪醫師也說明,若要設法拉長吃飯時間,每吃一口都必須細嚼慢嚥,而咀嚼本身就會消耗能量,也有些人因為覺得咀嚼很累,減少進食分量;另外,仔細咀嚼每口食物,更能享食物完整的味道,培養自己「重質不重量」飲食模式。
例如在半年內狂甩40公斤的小禎,就曾在《ELLE》的訪談中分享,自己減肥成功的一大重點就是「吃慢一點」。她在減肥時會利用各種方法延長吃飯時間,例如提醒自己每一口都要咀嚼20下才能吞嚥,或是把肉類切成非常小塊,一塊一塊慢慢進食,設法吃超過20分鐘。她提到,人的胃口養成其實非常快速,「當你吃很慢、吃不多就停了之後,很快就會讓胃縮小。」
糖尿病、脹氣都改善!慢慢吃還有這些好處
除了有助減重,放慢吃飯速度對身體還有許多額外好處,包括減少三高的機率、改善腸胃健康等,說明如下:
1. 減少代謝症候群風險:
慢慢吃飯能夠降低得到代謝症候群的機率,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營養師陳嫚羚在臉書上提到,曾有研究追蹤快食者、慢食者的健康狀況,發現快食者發生中廣型肥胖、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都比慢食者多出54%,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也增加2.52倍。
可能是因為吃飯快速的人,容易吃下比慢食者多1.5倍的食物,造成總熱量攝取過多。此外,吃太快也會造成血糖波動幅度大,長期下來,可能會提高胰島素阻抗,提高糖尿病風險。
2. 減少胃脹氣
許多人長期飽受胃脹氣困擾,可能就是「吃太快」造成。哈佛健檢/富盈診所醫師許嘉珊在臉書上說明,咀嚼的過程除了將食物切碎,還能讓口水中的消化酵素與食物充分混和,減輕胃部的消化負擔,避免消化不良、脹氣的不適感。她形容,如果沒有充分咀嚼就將食物下嚥,就好比把口腔的工作通通丟給胃部,因此胃部當然會抗議。
3. 改善腸道菌叢,降低食物過敏
許嘉珊醫師也指出,將食物充分咀嚼後再吞下,食物中的蛋白質比較不容易被免疫系統誤認為外來異物,也就不會對蛋白質發動攻擊、引發過敏。此外,吃太快的習慣很容易造成胃部發炎,使胃酸減少、腸道菌叢失衡;慢慢吃則能維持腸胃健康,緩解腸胃對食物敏感的問題。
如何培養慢食習慣?10個簡單技巧助攻
如果一時很難改變自己的吃飯速度,可以透過陳嫚羚營養師、劉怡里醫師提供的幾個小技巧,協助自己調整吃飯節奏,延長用餐時間:
- 預留足夠長的用餐時段,可以先從時間較充裕的晚餐開始練習。
- 每一口都咀嚼15~20下。
- 使用筷子小口、小口夾,避免用湯匙一次吃一大口。
- 將食物分類、分盤裝盛,了解自己吃了什麼,也能減緩用餐速度;並要少吃混合式的餐點,例如炒費、燴飯等。
- 餐前先喝一杯水或吃一碗蔬菜,避免在極度肌餓的狀況下進食。
- 選擇未精緻、質地粗硬的原型食物,或是本身就需要咀嚼多下的高纖食物。
- 每餐份量固定,避免小餐大餐交錯,因為小餐結束到下一餐前,很容易餓到瘦不了,忍不住大吃特吃。
- 減少獨自吃飯,與他人一起吃飯可以放慢進食速度;尤其可以找進食較慢的朋友一起,模仿對方的吃飯速度。
- 利用尺寸小、暗色的餐盤裝盛食物。小餐盤容易裝滿、讓餐食看起來豐盛;灰色、墨綠色等暗色餐盤,則有助降低食慾,有助減重。
- 到吃到飽餐廳時,前20分鐘可以先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並細細品嚐;如果增加減重效果,前20分鐘則可以盡量先吃高纖蔬菜。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