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體脂肪減少的同時,肌肉量也會因為運動增加,使得體重數字看起來停滯不前,甚至增加。加上有些突然增加的體重,其實並不是體脂肪,而是還未經過消化的食物,因此她也建議不要太過於執著在數字,反而可以透過體重以外的5種觀察方式,有機會更準確直觀地觀察出減重的成效!
減重成效觀察法1:體態
一般而言,說到體態會讓人想到自己「看起來」的樣子,但其實人類的眼睛經常會誤判,並且有時只會集中在自己想要看的地方,而忽略其他部位。鄭醫師解釋:「舉例而言,有的人腿會比較難瘦,但偏偏就只會看到瘦不下來的腿,而沒注意到已經變瘦的肚子、下巴等處,就會誤以為減重的努力都沒有成效,但其實這些地方之後還是會慢慢瘦下來的。」 (編輯推薦:走出年輕體態!超值走路法3個訣竅,放大燃脂效果、調正骨盆甩腰痛)
因此,觀察體態應該要檢視全身,並且把「找到有變瘦的地方」當成主要目的。此外,鄭醫師也建議可以注意肉容易重疊的地方,「像是下巴與頸部的交界處,若是減重有成效,下巴也會更加明顯;或者是副乳,也是可以觀察是否有減少的部位;站立時也可以觀察兩腿間的空間是否有變大。」
除了肉眼觀察以外,如果感覺到衣服變寬鬆、尺寸變大,也是能夠檢視減重成效的地方。而男性比較容易出現的內臟脂肪問題,會反映在小腹突出;皮下脂肪則是與蝴蝶袖有關,藉由這些地方的贅肉是否變薄,也都是檢視體內脂肪有沒有減少的重點。
減重成效觀察法2:肉變鬆
一般想到肥胖的形象常是肚子、手臂等部位鬆鬆軟軟的,但若是脂肪分布在肌肉束之間,或者是在皮膚張力有限的情況下,累積太多的脂肪,都會導致「硬脂肪」產生,反而讓肥胖部位摸起來感覺僵硬、紮實。 (編輯推薦:肌肉僵硬脂肪難消,按壓7大淋巴關鍵處消脂肪)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減重出現成效,脂肪細胞開始變少、變小,原本堅實的贅肉也會變得鬆軟因此原本又厚又硬的部位開始變得不那麼緊時,就是減重效果已經出現的代表性證據之一。或許有些民眾會擔心減重後,失去填充的脂肪、只剩下皮膚會影響外觀,但其實在減到某種程度後,肌肉與皮膚的彈力也會逐漸恢復,鄭醫師也提醒民眾不用太過擔心。
減重成效觀察法3:皮膚
由於減重必須搭配運動進行,在活動量增加的情況下,不只流汗會增加、促進老廢物質排出,原本堵塞的血管,也會在新陳代謝增加的情況下變得更順暢。因此,有些皮膚狀況也會跟著減緩甚至消失,膚況看起來更有血色、氣色更好,就連水腫都會跟著改善。而在運動的同時,肌肉量也會增加,連帶增加皮膚的彈性。
減重成效觀察法4:感冒
有的人在減重過程中,會特別容易覺得冷,甚至出現肌肉痠痛、疲倦等好像要感冒的症狀,鄭醫師表示,這是因為脂肪開始分解、飲食也經過調整,就連運動量也會跟著增加,而人體暫時無法應付這些新增的需求,而會有疲勞的情況。此時,比起中斷減重的計畫,鄭醫師也建議應該要維持,並且讓身體能夠獲得充足的睡眠與休息時間:「為了讓身體能夠獲得運動所需要的體力,在減重期間也會建議多睡一點。」 (編輯推薦:體脂肪45.9%,6月後脂肪肝全不見!日本減重名醫:全靠早餐這碗湯)
減重成效觀察法5:排便變順
鄭醫師解釋,原本以碳水化合物、肉類為主的民眾,為了減重會吃下更多蔬菜,攝取更多膳食纖維,腸胃蠕動也會受到刺激、活化;另一方面,減重族群通常也會增加水分攝取,這也是導致上廁所頻率增加的原因。
不過,若是原本很常去廁所的民眾,也可能反而覺得上廁所的頻率下降,鄭醫師解釋,這是因為過去可能總是攝取過量的食物,經過調整之後飲食量回到正常值,連帶讓排泄的需求下降。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