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李悅於節目中說明,自己的卵巢癌完全沒有症狀,7年前拍戲時也不會痛,只是覺得奇怪,為了工作明明有在健身、節食,小腹卻怎麼都瘦不下來。本以為只是發胖,但某次在睡覺,就在一呼一吸間,摸到凹陷的肚子時,突然摸到右下腹有顆網球大小的球狀物,趕緊檢查後確診3期卵巢癌。
在治療過程中,李悅不僅切除了卵巢、子宮,更是裝上人工血管,進行9次化療。她敘述,化療時不僅走1、2步路就喘不過氣,骨頭彷彿站了十幾個小時般酸痛,像是走幾步路骨頭就會骨折似的,「是在你骨子裡面,好像有很多螞蟻在鑽你的那種感覺」,而自己即使想搔癢舒緩卻搔不到癢處,則是她覺得最難受的副作用。
一塊上節目的劉教授婦產科診所院長劉偉民指出,由於卵巢癌發現幾乎都是末期,且治療完預後很差,既便已經經過手術、化療,但能像李悅如今健康狀況這麼好非常難得。
卵巢癌症狀輕微,腹脹,消化不良等腸胃病、頻尿偷是蛛絲馬跡
卵巢癌症狀輕微,甚至可能像李悅般毫無症狀,但隨癌症發展,惡性程度卻相當高。萬芳醫院婦產科醫師王樂明也曾於《新聞挖挖哇》節目分享,自己的妻子一開始僅出現頻尿、肚子悶痛等泌尿道感染症狀,在藥物治療未果後,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已卵巢癌末,從發現罹癌到病逝僅3個月,人生變化之大令醫師忍不住當場流下男兒淚。
綜合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國泰綜合醫院衛教資料,早期卵巢癌細胞侷限於卵巢時,通常沒有任何症狀,隨著病情進展,才會浮現其它類似腸胃疾病的症狀:
- 初期:腫瘤逐漸壓迫鄰近器官,可能出現腹脹、腹部不適、消化不良、噁心感、食慾不振、骨盆腔絞痛等類似腸胃道的症狀。
- 腫瘤變大或擴散:此階段腫瘤已大到牽扯腹膜、壓迫腸道、膀胱,或已轉移至腹腔。可能出現子宮異常出血、噁心、頻尿、便秘、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若壓迫到神經,則會引起腰痛、腹痛、坐骨神經痛。
腫瘤通常要超過10cm才能由腹部摸到,因此約55%的患者被診斷出卵巢癌時已是晚期(第三期、第四期)。根據統計,晚期卵巢癌5年存活率平均只有20%,第四期卵巢癌甚至低於5%,再加上卵巢癌化療6個月後的復發率期率高達6成,因此更要注意。
劉偉民教授於節目將卵巢癌比喻為「癌王」胰臟癌,兩者因器官部位都在身體深處,因此腫瘤均發現且預後差。卵巢癌不像子宮頸癌,醫師目測就能看到子宮頸部位,也不像子宮內膜癌會有不正常出血,因此卵巢癌70、80%發現時已第三期。馬偕醫院婦產部婦癌科主任張志隆則受媒體訪問提出,卵巢癌的5大危險因子:
- 卵巢癌家族史
- 先天性基因突變
- 子宮內膜異位症:部分子宮內膜異位症與特定卵巢癌相關。
- 不曾生育:卵巢運作時間過長,易導致上皮細胞病變。
- 初經早、停經晚:月經週期會持續排卵,為卵巢癌好發族群。
需要注意的是,卵巢癌好發年齡為55~75歲或停經後婦女,但年輕族群也不輕忽。根據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臨床統計,年齡小於40歲的卵巢癌患者比例從24%上升至40%。若屬上述族群,為了盡早發現卵巢癌,只能提早留意身體異況並進行健康檢查,劉偉民提出2方法為自己把關:
- 突然發現自己變胖:肚子變大、褲子鈕扣扣不起來。曾有50歲女性肚子突然發胖,本以為是更年期肥胖不以為意,直到喘不過氣,甚至喘到只能坐著睡,檢查才發現已卵巢癌4期,卵巢腫瘤更是重達50kg。
- 每年到婦產科檢查:若已能從「肚子」摸到卵巢癌,都已3、4期,須及早透過內診搭配超音波及早揪出卵巢癌。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