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是台灣人餐桌上必備的要角,坊間販售許多做工精緻、烤漆華麗的筷子,不論送禮、自用都很討喜。不過,筷子圖案愈華麗可能愈毒!台大化工博士謝玠揚曾在《謝玠揚的長化短說》一書中提到,廠商為讓筷子上的彩色塗料不容易掉,通常會加入含有重金屬的有機溶劑,當塗料遇熱、遇酸溶解,更會隨著食物進入肚子裡,長期使用可能有致癌風險,「穿著彩色外衣的木製餐具,可能比塑膠還毒!」
筷子怎麼挑最安全?「這款」用久恐比馬桶蓋髒8倍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不同材質、設計的筷子,令人眼花撩亂、難以抉擇。知名毒物權威林杰樑、護理師譚敦慈曾撰文說明,挑選筷子需把握「不上色」、「不彩繪」、「一體成型」原則;根據筷子材質不同,挑選時還有以下幾項重點:
1. 木筷、竹筷
許多人喜歡用材質較輕且美觀的木筷、竹筷,不過謝玠揚博士說明,木頭、竹子容易吸水,加上餐具需常常沖洗,如果收納環境潮溼,很容易長菌發霉,當木製餐具發霉後,對人體的危害絕對不比塑膠製品更低。
當餐具經過反覆使用、搓洗,表面容易產生細小紋路,更是會使髒污殘留、細菌孳生。根據《東森新聞》採訪,保健營養系助理教授李政達曾針對4種材質的筷子,檢驗清洗乾淨後的含菌量,結果發現不鏽鋼筷的含菌量最低;竹筷和仿瓷筷子含菌量相近,分別為350、310個單位,遠超過標準值的200個單位;木筷的含菌量則為600個單位,比標準值高出3.3倍!
更驚人的是,若是檢測尖端有一圈圈條紋的竹筷,含菌量竟然高達13000個單位!不但比一般竹筷多了37倍,也比馬桶蓋骯髒7~8倍。因此謝玠揚博士建議,木筷、竹筷3~6個月就要更換,如果出現刮痕、變形,則須立即汰換。挑選時盡量選擇原色、造型簡單、沒有條坑的樣式,並建議確認商品是否標示通過「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
2. 不鏽鋼筷
不鏽鋼筷的優點為耐熱、易清洗且不會發霉,細菌殘留量也較低。不過,「無毒教母」譚敦慈曾在《自由時報》的報導中指出,許多業者為了讓筷子夾取食物更容易,會在前端刻上條坑,這些條坑如果沒有清洗乾淨,反而是藏汙納垢的地雷。
因此譚敦慈護理師建議,盡量選擇尖端平滑的筷子,例如他家就一律選用「一體成型、沒有凹槽的304號不鏽鋼筷」;若家中筷子具有條坑,清洗時則須特別注意坑縫的清潔。另外,雖然不鏽鋼筷不像木筷、竹筷容易滋生細菌,但若出現刮傷、生鏽就得換掉,最好養成定期換新的習慣。
3. 美耐皿筷
美耐皿筷在台灣也十分常見,具有價格便宜、容易陰乾等優點。不過譚敦慈護理師說明,高雄醫學大學曾研究發現,有些市售的劣等美耐皿材質,只要接觸到攝氏40度以上的物體,就可能溶出毒素。常見的綠色、橘色等鮮豔筷子,使用的色料也可能含有有毒物質。
因此他建議,一般家庭盡量避免選用塑膠筷或美耐皿筷;若是想讓幼童練習拿筷,使用質地輕的塑膠筷,也一定要避免直接接觸高溫食物。
想保持筷子乾淨不生菌,清潔收納都很重要!下一頁看看譚敦慈的更多筷子保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