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下背痛位置與原因大解析!從定義開始了解下背痛的鑑別診斷
下背痛泛指身體後方位置,腰部附近至臀部上方區域發出的疼痛,其實就等於大家常說的「腰痛」。下背痛、腰痛十分普遍,有些人經過推拿、休息,過一陣子就自然康復;有些人的下背痛卻總是陰魂不散。事實上,下背痛的成因多元,根據發生時間長短,可以再細分為「急性下背痛」、「慢性下背痛」。
- 急性下背痛:根據豐榮醫院的衛教資訊,發作3個月以內的下背痛屬於急性,常見原因為姿勢不良、背部拉傷、外傷骨折脫位、肌肉筋膜症候群、骨髓炎、椎間盤炎等。
- 慢性下背痛:持續3個月以上的下背痛為慢性下背痛,常見原因包括骨關節炎、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骨質疏鬆症、腫瘤等。
若是根據下背痛的成因分類,則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 機械性下背痛:下背痛種類的大宗,通常因過度活動、姿勢不良、搬運重物,腰背受力過大,導致肌肉、韌帶拉傷造成。根據高雄榮總衛教資訊,常見的扭傷、椎間盤突出都屬於此類。通常只要多休息、維持良好姿勢、適當復健,就能漸漸緩解。
- 發炎性下背痛:若脊椎關節出現慢性發炎反應,也可能引起下背痛。根據《照護線上》報導,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翁孟玉提醒,如果發現背痛「休息越久,越不舒服」,或是早上起床時特別僵硬疼痛,活動一段時間症狀反而緩解,就可能是發炎性背痛,最好盡速就醫。發炎性背痛患者通常較年輕,多數都小於40歲,僵直性脊椎炎、骨髓炎皆屬此類。
- 臟器來源的下背痛:有些不屬骨骼、肌肉系統的疾病也可能導致腰痛,例如腎臟病、尿路結石、攝護腺發炎、骨盆腔發炎、主動脈剝離等。
想判斷腰痛成因,可以根據國軍高雄總醫院整裡的表格,依疼痛的位置、年齡、疼痛特徵初步判斷:
好發年齡 | 疼痛位置 | 特徵 | |
背肌拉傷 | 20~40 | 下背、臀部、大腿後側 | 當活動量增加、彎腰疼痛會加重;痛感為局部壓痛,且脊椎活動受限。 |
椎間盤突出 | 30~50 | 下背、有時會傳到下肢 痛感多為單側 |
當彎腰、坐著時疼痛會加重,站立時則會減輕;疼痛同時伴隨肌力下降、反射功能異常(增加或降低)。 |
退化性關節炎 脊椎狹窄症 |
>50 | 下背、有時會傳到下肢 痛感多為單側 |
走路時疼痛加重,坐著時則會減輕;且伴隨肌力下降、反射功能異常(增加或降低)。 |
脊椎滑脫症 | 任何年齡 | 背部、有時會傳到下肢 | 當活動量增加、後彎時疼痛會加重,前彎時則會減輕;且伴隨腰椎角度增加、腿後肌僵硬症狀。 |
僵直性脊椎炎 | 15~40 | 薦腸骨關節、腰椎 | 活動後疼痛會減輕,休息後反而加重;且出現脊椎活動受限、薦腸骨關節壓痛、清晨僵硬等症狀。 |
感染 | 任何年齡 | 腰椎、薦椎 | 除了疼痛還可能發燒、敲擊痛,並伴隨神經學檢查異常。 |
惡性腫瘤 | >50 | 腫瘤生長部位 | 常有明顯敲擊痛或局部壓痛,夜晚會痛醒,可能伴隨神經學檢查異常。 |
有下背痛問題該看哪科?7種下背痠痛需警覺暗藏疾病
下背痛、腰痛時應該看哪科?由於導致下背痛的可能性眾多,每種疼痛需要掛號的科別可能都不同,不過骨科醫師陳鈺泓指出,實際上80%的下背痛都找不到原因。如果不清楚該卦哪一科,可以依據豐榮醫院的衛教資訊簡單判斷:
- 症狀輕微、不嚴重:復健科、家醫科;
- 刺痛、麻痛:骨科、神經科;
- 後續復健:復健科、中醫科。
若下背痛輕微,有些人會選擇放著不管,或是去推拿、按摩,幾天後疼痛可能就自然消失。不過,綜合骨科醫師陳鈺泓、日本骨科醫師久野木順一的建議,如果出現以下幾種狀況,就須趕緊就醫檢查:
- 激烈的疼痛持續一週以上
- 疼痛逐漸惡化
- 脊骨硬到難以彎曲背部的程度
- 靜止時依然會疼痛,特別是在半夜、清晨時感到痛:症狀可能與發炎相關,建議至過敏免疫風濕科檢查。
- 伴隨下肢症狀:包括下肢無力、麻痺,或是排尿、排便出現問題,這些症狀可能是神經受損導致,建議至神經內外科檢查。
- 嚴重的外傷導致的疼痛:跌倒、撞擊等嚴重外傷,可能導致肌肉、骨骼受損病變,切勿輕忽疼痛,盡速至骨科、神經外科就診。
- 伴隨發燒、體重減輕:如果疼痛持續不退,且還伴隨發燒、變輕的症狀,建議前往感染科、血液腫瘤科諮詢。
舒緩下背痛可以這樣做!伸展運動、穴道按摩…3種方法擺脫下背部痠痛
出現下背痛怎麼辦?如果常常受腰痠背痛困擾,林新醫院在衛教資訊當中,建議嘗試用以下幾招伸展運動、穴道按摩緩解疼痛:
舒緩下背痛的伸展運動
- 仰臥屈膝:先平躺在地並將膝彎曲立起,腳掌平放地面,手交叉置於後頸下方;先深呼吸放鬆,再縮緊腹部、臀部,維持5秒後再放鬆。
- 仰臥拉腿:先平躺在地並將膝彎曲立起,腳掌平放地面;雙手握住其中一邊膝蓋,將腿往胸口拉,盡量靠近,慢慢放下後先將腳伸直,再彎曲回到原本姿勢,換另一腳重複同樣動作。
- 仰臥抬腳:先平躺在地並將膝彎曲立起,腳掌平放地面;一腳先彎曲並靠近胸口,然後慢慢向上伸直,再回復至原本姿勢放鬆,換另一隻腳重複同樣動作。需特別注意,此動作能有效放鬆大腿前內側肌肉,但對椎間盤突出患者為禁忌。
- 拱背運動:跪地並手掌著地,先慢慢吸氣、同時將背拱起,如同貓咪拱背的動作,在最高點停留約10秒;之後再慢慢吐氣,讓腹部凸起、背部下凹,並停留10秒鐘。整套動作一天至少進行10次。
- 後背伸展:
- 俯臥式:趴臥後將雙手在背後交握,雙手往腳部方向後拉,使肩膀往後、往下伸展,並將雙肩肩胛骨向內夾緊,維持2秒後放鬆。
- 直立式:站直後將雙手後揹,一隻手抓住另一隻手的拇指;墊起腳尖並將雙手下伸,頭上抬注視天花板,維持數秒後放鬆。每隔2小時重複此動作數次。
舒緩下背痛的穴道按摩
適當的穴道按摩也能夠緩解下背痛。根據祥寧中醫團隊的衛教資訊說明,中醫認為「腰痛」是由於腰部受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引起;或是因腎氣虧虛、氣血不通,阻塞腰部經絡導致。當腰痛難耐,可以按壓腰腿點、腎俞、崑崙、中封等4個穴位,改善各種疼痛狀況:
- 腎俞:如果疼痛屬於慢性腰痛,可以按壓「腎愚穴」。按壓方式為將手插腰,以拇指施力、刺激穴道,也可以將暖暖包貼在穴道上,緩和疼痛。
- 腰腿點:針對急性腰痛,可以按壓手背上食指、中指骨頭的中間點,以及無名指、小指骨頭的中間點。按摩1次維持1~2分鐘,每天按摩2~3次,就能減輕腰痛。
- 中封:若是搬重物導致「閃到腰」,或是生理期導致的腰痛,都能按壓「中封穴」緩解。中封穴位於腳背和腳踝內側骨骼間凹陷處的正中央,可用拇指按壓3~5秒後放開,重複3~5分鐘即可。注意此穴不得強烈刺激。
- 崑崙:針對下背的初階單側腰痛,可以按壓「崑崙穴」改善。崑崙穴位於腳踝外側骨骼與阿基里斯腱間凹下處的正中間,每次以拇指按壓2~3秒後離開,重複約3~5分鐘即會有效。
舒緩下背痛的其他止痛方法
如果下背痛突然發作,痛到受不了,還可以利用德國權威名醫狄特里.格內麥爾在《背脊.肌筋膜照護百科解剖書》中提到的幾種急救方法,及時緩解難耐疼痛。不過若背痛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還是應求助專業的醫師,避免疼痛惡化。
- 正確呼吸,解除壓力:正確、均勻地深呼吸方式可以放鬆緊繃的肌肉,減緩急性背部疼痛。呼吸急促不僅會使身體緊繃,且需要胸部肌肉幫助快速換氣,肩膀也會弓起,造成更多緊張和壓力。
- 冰敷:低溫可以抗痛,用於急性關節疼痛。最理想的消炎溫度為10~15℃,可以先將冰袋放在室溫下回溫,等冰袋摸起來感覺很舒服、不刺激再使用。若想消炎建議可敷20~30分鐘,單純舒緩疼痛則每次1~3分鐘,一天冰敷多次。
- 熱敷:熱能可以放鬆肌肉、活血、舒緩疼痛,對慢性背痛特別有幫助。不過需注意,由病原體引起的發炎狀況,不宜用熱能處理。
- 止痛藥:止痛藥可以快速舒緩疼痛,建議使用免處方箋的止痛藥,並不要服用超過3天左右,如果未改善就一定要去找醫師看診。
- 按摩或泡澡,鬆緩肌肉:熱水澡、按摩都可以放鬆肌肉,且能促進血液循環、舒緩疼痛。
下背痛到睡覺睡不著怎麼辦?舒緩下背痛的睡姿與方法
下背痛嚴重時可能會影響睡眠,而睡覺時若姿勢錯誤,也可能使下背痛更加嚴重。林新醫院的衛教資訊建議,平時選擇床墊時就須注意硬度,避免選用太軟、躺臥時中央部位會向下凹陷的床墊。另外,也可以採取以下幾種姿勢緩解疼痛:
- 側臥:如果僅單側腰痛,可以採側臥姿勢,讓疼痛的一側在上方;躺下時雙腿在膝蓋、髖部微微彎曲,雙腳中間可以夾著一個枕頭作為支撐,並以枕頭或手臂將頭部墊高。
- 仰臥:平躺時,可以在雙膝下方以枕頭或運動滾筒墊高,避免讓腰椎突出,也能減輕鄰近神經、肌肉的負擔。
- 仰臥立膝:平躺並將枕頭、棉被對折後放在膝蓋下方墊高,讓膝蓋整個立起並將枕頭夾住。日本腰痛治療專家千葉純司說明,這種睡姿能讓下半身的重心向上轉移,讓腰椎能自然平貼床面,減輕腰部的負荷。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