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名男子除經超過10個科別跨團隊搶救,也在醫院住了103天,他坦言,自己深感驚訝,因為自己每天慢跑10km,也多次到各國參加馬拉松,沒想到自己的健康竟出了問題。花蓮慈濟醫院家醫部主任葉日弌以此案例提醒,一直都有運動習慣的人,若運動時身體不舒服,出現胸悶、胸痛等狀況,建議民眾到醫院檢查找出原因,再去運動才安全。
2類人運動易猝死,過於自信竟是缺點!醫:運動應留意3細節
許多民眾因為對自己的健康過於自信,就可能忽視身體異狀,產生猝死風險。不只上述52歲跑者,台中也曾有無抽菸、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的54歲三鐵好手,在馬拉松路跑活動中猝死。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研發推展科主任彭莉甯曾受媒體訪問分析,有2種人容易猝死:
- 熱愛運動、對健康過於自信:忽略40歲後心血管逐漸老化、疏於健檢,未能發現身體已悄悄病變。
- 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突然想運動可能超出負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蕭成儀則針對運動,提出了3個不傷身應留意的細節:
- 運動前先暖身:可促進血液循環、降低心臟負荷。建議應花總運動時間的10~20%暖身,亦即運動50分鐘,暖身時間至少5分鐘。
- 運動前補充水分:建議運動前2小時補充500~600ml的水分,避免身體缺水血液變黏稠。此外,由於運動血液會大量分配至肌肉,當腦部血液下降,不僅影響平衡感、提高心血管負荷。
- 運動中,如發現自己有胸部悶痛、喘、冒冷汗,應立即停止:代表心肺功能吃緊,是猝死警訊。
做好事前評估安心運動不傷身!是否就醫評估看標準
儘管運動猝死聽起來嚇人,但是運動對身體的益處眾多,彭莉甯更是指出,運動仍是保養心血管的必要方式,因為研究發現,不運動的民眾猝死風險更高。葉日弌醫師則進一步提醒,原則鼓勵人人運動,不過若運動中身體不適,或對健康有疑慮,就建議先到醫院安排心、腦、肺、骨骼等相關檢查,釐清原因。
若是年紀大、慢性病患等民眾,則建議在激烈運動前先健檢評估身體狀況。特別是4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或是雖不到40歲,但已患病超過10年的糖友、慢性病友,也建議在重訓、馬拉松等高強度運動前,先向醫師諮詢能負荷的運動強度。
阮綜合醫院復健科主任吳健明撰文指出,一般來說,進行「高強度以下」運動不須醫師評估。不過,只要有心血管、代謝、腎臟疾病任一種,無論有無症狀,運動前都先經醫師評估較妥。台灣可尋求心肺復健專長、運動專長的復健科醫師諮詢。若平時本身就有胸痛、胸悶、心臟亂跳、暈眩、呼吸困難等狀況,則無論強度都須先諮詢,醫師會依照個人身體狀況,給予個別化的運動建議。
王宗道醫師則建議,運動時可使用智慧型裝置監控心跳,不要讓心跳超過極限即刻,計算方法為:(220 - 年齡)X 85%。以此公式計算,若是60歲民眾,心跳極限即為:136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