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缺牙
可能你真的太忙,即使牙齦流血、口氣難聞,還是找不出時間去看牙醫。也或者你真的很怕看牙醫,就算牙縫變大、牙根變長,還是能拖就拖,不想主動處理。
這樣的拖延其實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接下來可能要面對一個讓人極為頭痛的問題,那就是缺牙。如果掉的是前牙,為了顧及重要的門面,我想不管再怎麼忙、再怎麼恐懼看牙醫的人,應該都會盡快處理;但如果掉的是別人比較看不到的後牙,我猜可能還是有人會繼續使出「拖」字訣。
更嚴重的是,即使一開始只缺一顆牙,但慢慢的會開始出現骨牌效應,對口腔及全身健康造成威脅。尤其對中年人和長者而言,它也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其中一個危險因子。
缺牙為何會影響大腦運作?
缺牙之所以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是由於它會影響大腦的運作。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先來看看,最早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國家之一日本的一些研究。
神奈川齒科大學助理教授山本龍生,曾於2012年在美國《身心醫學》期刊(Psychosomatic Medicine: Journal of Biobehavioral Medicine)發表論文。論文中指出,他所參與的日本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以4,425位65歲以上長者為研究對象。追蹤4年後,發現其中 牙齒不滿20顆且未裝假牙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擁有超過20顆牙的人高出1.9倍。
名古屋大學醫學研究所的上田實教授也做過一項調查,調查對象包含78位健康的老人、39位患有腦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老人,以及36位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老人。
結果發現,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老人,牙齒數量是健康組平均值的1/3。而且在這些患有阿茲海默症的老人中,牙齒剩餘數量愈少的人,大腦萎縮的情況愈嚴重。另外,回溯他們當年開始掉牙的時間也發現,阿茲海默症這組竟比健康組提早20年。這表示一般來說,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老人較早開始掉牙,缺牙情況也比較嚴重。
上田實對這項研究所做的結論是: 如果早早就開始掉牙,也不做處理,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會比所有老人的平均值高出3倍。
為什麼缺牙和阿茲海默症關係這麼密切?牙齒與齒槽骨間,有一系列名為牙周膜的懸吊韌帶連結兩者。當我們一咀嚼,牙根就會在受力後往下施壓,讓牙周膜內的微血管跟著被壓縮,刺激血液回流大腦。事實上,這個咀嚼的動作除了能刺激血液回流,也會影響大腦內包含海馬迴及灰質等與記憶及認知有關的區域。一旦發生缺牙的情形,咀嚼力就會開始下滑,缺的牙齒愈多,下滑得愈嚴重。
1.咀嚼可活絡海馬迴
海馬迴位於大腦邊緣系統,它的體積會隨著人們的年紀而慢慢萎縮,血管數量也會減少,但只要給予海馬迴適當刺激,它就有機會被活化。很多長者由於牙齒不好或缺牙,容易胃口不佳,或傾向吃流質食物。然而,一旦長期持續懶得咀嚼,就會失去活絡海馬迴的機會。
美國醫學期刊《老化》(Aging),也在2020年公布一份研究時間長達22年的報告。這份報告追蹤了554位50歲以上的對象,結果顯示,咀嚼能力下降的程度與年齡增長後的智力衰退呈正相關,也就是咀嚼能力愈差,智力衰退的情況愈顯著。
日本歧阜大學醫學院的小野塚實與藤田雅文等教授,也曾經透過咀嚼口香糖的實驗,來觀察咀嚼對於大腦中掌管記憶的海馬迴有何影響。他們讓研究對象持續嚼食口香糖2分鐘,並以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來觀察咀嚼前後的變化。
結果發現,2分鐘的咀嚼確實刺激了海馬迴的活化。更有趣的是,在年輕受試者身上,這個變化並不明顯,但在年長者身上卻呈現顯著的結果。如果光是嚼食口香糖2分鐘,就能活化海馬迴,我們當然更要利用進食三餐的機會,盡量多咀嚼,提高刺激海馬迴的力道。
保留更多牙齒不只對大腦好,還能節省醫療開支?!下一頁看看專業牙醫師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