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跳床如何選?新手基本跳法超簡單,光是站著、踏步就有效
那麼,彈跳床到底該怎麼選擇呢?高齡者直接跳會不會有危險?實際上,在購買彈跳床、運動時仍有應注意的事項。前世運會彈跳床冠軍、日本彈跳床教練長崎峻侑指出,若不便去運動場使用彈跳床,購買直徑約1m,高30cm的家用彈跳床是不錯的選擇,初學者也可選擇帶有扶手的版本。
而彈跳床的使用方法也相當簡單,長崎峻侑說明,對害怕跳躍、彈跳床沒自信的民眾可先站在彈跳床上即可,由於光是站著就需使用必要肌肉,可自然而然的改善姿勢。嘗試站在彈跳床上1分鐘後,若覺得沒問題,即可嘗試踏步。和在堅固地面與柏油路走路不同,彈跳床會吸收腿部帶來的衝擊。
習慣後,可開始嘗試輕微跳躍,只要跳起數公分就足夠,不必想得太難。跳躍時的姿勢與降落的姿勢自然而然的會越來越好,一邊聽音樂、看電視進行也無妨。累了之後,可再切換回踏步。
一般來說,彈跳床運動總共2~3分鐘就相當足夠,在外走路1分鐘毫無流汗跡象,而在彈跳床上踏步1分鐘就足以令人出汗,有相當的活動量,不必長時間進行。沒有運動習慣的民眾,可從1分鐘開始嘗試,再慢慢延長運動時間。
石川英昭醫師也同樣表示不需跳太久,他自己2~3分鐘就會覺得累,平時沒運動習慣的民眾從30秒~1分鐘開始就十分足夠。需要注意的是,若膝蓋、腰部曾經過手術,或關節有障礙的民眾,可先與物理治療師討論,經指導後再進行嘗試。
物理治療師提醒:彈跳床運動6大安全要點,遠離受傷!
東京奧運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空手道奧運培訓會專責物理治療師、生生優動運動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師張正琪指出,一般跳躍運動會對膝蓋、腰部、腳踝等部位造成較大衝擊,但在使用彈跳床時,則能夠被彈簧吸收掉,因此也有益於高齡者的運動訓練。不過,針對可在家中、健身房等處使用的小型彈跳床,張正琪物理治療師也提出6個安全操作重點:
- 要有基礎肌力:民眾需先具備在一般硬質地板上,能穩定進行深蹲、跨步、跳動等動作的能力。
- 注重器材的穩定性:坊間有些太過便宜的彈跳床,穩定性不佳,可能會讓使用者跳耀後無法落在床的正中央,導致彈跳床翻倒,易造成碰撞、扭傷甚至骨折的危險。
- 要有保護性措施:扶手可讓初學者安全地感受彈跳床的彈性與彈跳韻律。若是在家操作彈跳床,應確認彈跳床有否具備足夠穩定的專業扶手;此外彈跳床也不應太靠近牆壁或家具,否則碰撞時容易受傷。
- 由教練指導使用:彈跳床看似門檻低、易使用,但許多人運動只能做到「形似」,無法正確訓練到目標肌群,張正琪物理治療師建議,一開始使用時,應找專業教練指導,避免錯誤使用肌群造成受傷。
- 膝蓋微彎:競技體操為追求動作美感,會要求選手在彈跳時雙腿伸直,但對於一般民眾來說,膝蓋微彎才能減少落地對關節、骨骼造成的衝擊力。彈跳時的姿勢應接近深蹲姿勢,除了彎曲膝蓋之外,也要注意重心位置、上半身挺直、骨盆呈中立姿勢,彈跳高度不超過站直高度,才能避免跌倒的風險。
- 可穿戴護膝:張正琪物理治療師說明,許多長輩容易覺得膝蓋冰涼、僵硬,若直接開始運動反易受傷,她建議初學者可穿戴軟質護膝,幫助膝蓋保暖、維持良好血液循環,若之後覺得不適或太熱,可再脫掉。
另一方面,彈跳床也是許多兒童喜歡的公園遊樂器材之一,但張正琪物理治療師以自己曾協助體操名校選手訓練與治療的經驗分享,彈跳床是體操的入門訓練項目之一,目的是訓練選手的滯空能力、以及在空中的肢體控制,因此使用的彈跳床本身彈力較大;但戶外公園的彈跳床設施通常無專人控管,當多人同時使用時,會影響彈跳床回彈的力道,容易使人跌倒、甚至互相踩踏而受傷,甚至導致骨折,此外也可能超過彈跳床可負荷的重量上限,造成斷裂等危險。因此,她提醒民眾在公園彈跳床玩耍時,務必注意同時使用人數不可太多,以免造成傷害。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