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華:比起符合他人期待,對自己負責是更大的承諾
資深媒體人沈春華於臉書專頁撰文,去年底時,她和兒子前往美國親子行,某天正準備享受早午餐時,兒子突然帶著不想驚嚇母親的謹慎、老成,表示:「媽,我未來的目標,可能不會和妳的期待一致…」。
隨著這句話說出,沈春華覺得這幾日始終縈繞在她與孩子之間,欲言又止的壓力也隨之釋放。而儘管她認為兩代之間有不一致的期待與想法相當正常,然而孩子顯然也擔心,心中的新場景、藍圖並非如她所期望。
沈春華撰文表示,雖然她感到欣慰,代表孩子在乎她,希望符合她的期待,但也同時覺得心疼,覺得孩子在高速競爭、變動的時代,還要扛著父母的希望前行相當辛苦。
她想起以前年輕時進入電視圈也並非父母的期待,工作6年後赴美深造更是跌破眾人眼鏡,50出頭就離開熱愛的主播台…種種行為都有所報償。
因此,沈春華為文表示,與其符合他人的期待,不如對自己的決定負責,這其實是更大的承諾。而親子之間應該給的也不應是期待的壓力,而是互相包容體貼。在良好溝通下,父母的期待就是祝福,而非壓迫。如此一來,兒女也願意聽進一些「人生智慧」而承擔責任,是美好的結果。
沈春華家庭、教育見解獨到:放手讓孩子成長,從錯中學習也很重要
沈春華在家庭、教育一直以來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根據《人間福報》報導,儘管工作繁忙,但她對家人的用心絲毫畢比工作差。兒子年幼時,工作返家也一定會先看聯絡簿、檢查功課,最後完成簽名才放心。有次因為工作壓力大,不慎對兒子不耐煩,而兒子也因此生她的氣,不過事後沈春華選擇主動道歉,透過誠懇的溝通,讓兒女明白父母也是人,有時候人也會累、脾氣不佳,希望他能體諒。
而根據《嬰兒與母親》、《遠見》、《商業週刊》報導,沈春華認為,父母的要求、期待常常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雖以為是替孩子著想,然而這或許並非孩子要的。在花了長時間的感受、觀察、溝通後,才終於得出「沒有成功的媽媽,只有幸福的小孩」的體悟。
當兒女漸漸長大後,沈春華面對他們的成長選擇放下,並放手讓孩子成長。曾在職涯巔峰放下工作出國進修、曾在收視率倒數第一時加入中視新聞,曾面對眾人勸阻,仍然堅持自己決定的沈春華受媒體訪問指出,「人生有很多重大的決定,最後做決定的是你自己,我是做了決定之後,就好好經營那個決定。」
當兒女詢問她的意見時,沈春華也抱持開放態度,認為有很多事值得體驗,從錯誤中學習也相當重要,希望他們能成為自己覺得自在,同時也受身邊的人喜歡的人
熟齡爸媽與成年兒女關係疏遠怎麼辦?消除誤解從3招破冰做起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熟齡爸媽與兒女之間的關係可能也相當複雜,或許也因此讓關係逐漸疏遠而覺得內心孤單。專長親子溝通的松德精神科診所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受媒體訪問表示,熟齡爸媽與成年子女之間的糾結常出在雙方都覺得「心沒被讀懂」。
因此,想消除誤解造成的惡性循環,就要從改善溝通做起。父母的第一步,應是不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練習尊重兒女決定。接著,林萃芬建議可透過3招與成年子女「破冰」:
- 自我覺察:回想雙方快爭吵時,「自己的心理狀態」、「當時的語氣用詞是正面還是負面」,釐清自己的心理需求與說話方式,才能了解該調整自己還是兒女。
- 同理孩子處境:實務上會讓父母「先向孩子低頭」,看起來父母雖是承擔錯誤的一方,但真正的用意是讓孩子知道,父母願意理解他的感受,從而增加信任與溝通品質。
- 放下自我中心:應給兒女獨立空間,尊重他們的各種作為,將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找出人生新的熱情與興趣。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