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臟炎恐導致癌症!喝酒是最大元凶,一表看出胰臟疾病風險
那麼,胰臟又怎麼會突然慢性發炎呢?綜合高雄榮總與久野伸夫監修文章資料,慢性胰臟炎是胰臟因酗酒、新陳代謝疾病,或先天性胰膽管構造異常所致,而酗酒是引起慢性胰臟炎的最大元兇。
當胰臟慢性發炎,使胰臟內製造的消化酵素持續活性化,便會讓胰臟細胞受破壞,從而造成纖維化,漸漸損傷胰臟機能。清水京子則用民眾都聽過的「肝硬化」比喻,表示飲酒會使肝臟纖維增加、變硬。而類似的現象對胰臟來說,便是慢性胰臟炎,當該症逐漸進展,製作消化液的細胞減少,取而代之的就是硬纖維。
綜合清水京子與嘉義長庚紀念醫院衛教資料,慢性胰臟炎的初期階段壓倒性的以腹痛為多,由於胰臟位置關係,主訴背痛、腰痛的民眾也有,此外,也會出現反胃、腹脹、倦怠感、體重減輕、糖尿病等症狀。
慢性胰臟炎的併發症包括:
- 阻塞胰管、總膽管引流,導致黃疸、胰臟炎更惡化
- 胰臟假性囊腫
- 十二指腸狹窄
- 胰臟癌
適量飲酒避免提升胰臟癌風險!及早發現、治療有逆轉慢性胰臟炎的可能性
由於引起慢性胰臟炎的最主要成因為過量飲酒,因此,戒酒或許是預防慢性胰臟炎的關鍵。清水京子提醒,有數據顯示,每天喝超過60g以上的純酒精便會提升胰臟癌風險,約等於3罐5ooml罐裝啤酒份量。若是喝燒酒等酒精度數高的酒類便需更加留意。
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衛教資料,台灣為10g純酒精為一酒精單位,具體換算方式為:
酒精濃度(%)× 總毫升數(ml)× 0.79(酒精密度)÷ 10(一酒精單位)
以酒精濃度8.0%的600ml提神藥酒換算,約等於4單位酒精(40g)。建議男性每日飲酒不超過4單位、女性不超過3單位,以避免酒精對身體造成傷害。
此外,日媒《朝日新聞》在採訪清水京子的同時,也提供了胰臟疾患檢查表供民眾參考。除了菸、酒恐傷害胰臟外,家族病史也令民眾有遺傳性胰臟疾病或容易罹癌的可能性,建議定期健檢追蹤。此外,其它徵兆則代表有胰臟衰弱的可能性:
- 一日喝60g以上的純酒精
- 吸菸
- 家族病史
- 急性胰臟炎病史
- 酒後暫時腹部、背部疼痛
- 吃完東西後暫時腹部、背部疼痛
- 腹脹、食欲不佳
- 明明吃很多東西卻持續便瘦
- 大便狀況很怪
- 糖尿病、糖尿病控制不佳
儘管若慢性胰臟炎持續發展,後續恐演變為胰臟癌等嚴重疾患,不過,若能在初期及早發現,或許仍有挽回的可能。清水京子解釋,若慢性胰臟炎的原因為酒精,就應立即戒酒、戒菸避免繼續惡化,胰臟狀態還有恢復正常的可能。而一年一次健檢,平時多留意身體變化,及早請醫師診斷是理想的做法。
而根據日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吉田寬監修文章資料,由於壓力與非酒精性慢性胰臟炎關係深遠,因此平時生活不要累積壓力與疲勞相當重要。而在發病後,飲食方面則應減少食量,避免脂肪攝取過多,並控制辛香料等刺激物,充足攝取蛋白質。
不過,隨著慢性胰臟炎的病情發展,由於會擔心因消化不良導致營養不足,在不會反覆腹痛的情況下,反而要透過脂質少的魚類、橄欖油等植物油攝取必要的脂肪。民眾若不確定自身病況,可與醫師多討論。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