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更好發胃食道逆流!這些腸胃病冬天都常發生,成因、症狀一次看
由於低溫、冬季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影響,除了消化性潰瘍外,病毒性腸胃炎、胃食道逆流、便秘等腸胃疾病,到了冬天也都會開始蠢蠢欲動,了解這些腸胃大小問題的原因與症狀,幫助自己及早警覺問題,更能進一步對症改善、聰明預防!
1. 胃食道逆流
瑞安診所的衛教文章指出,胃食道逆流發生是因為患者下食道的括約肌無法發揮閉鎖功能,或是因某些食物、藥物鬆開,導至胃裡面的食物、胃液逆流。而天氣一冷,人們的飲食習慣跟著改變,例如大家喜歡吃油膩的食物補充熱量,但是油脂多的食物會在胃裡停留較久,常引起脹氣、下食道括約肌鬆弛;另外可以幫助身體發熱的辛辣食物、令人幸福的甜食都是冬天的好夥伴,兩者卻都很容易引發胃食道逆流。
【症狀】兩種不適常與心臟病混淆
中醫科李嘉菱醫師曾撰文指出,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包括胃酸逆流、胸口灼熱,有時候也會引發胸悶、胸痛。當胃酸逆流到喉嚨、氣管、口腔,可能導致咳嗽、氣喘、聲音沙啞,或是口腔中有酸酸苦苦的異味。要特別注意的是,胸口灼熱(火燒心)與胃酸逆流這兩大症狀引起的不適,有時可能與其他疾病混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資料指出,火燒心的症狀有時會讓人誤以為是心臟出了問題;而胃酸逆流有時甚至會引發胸痛,正好與心絞痛相似,因此,部分患者會誤以為胃食道逆流症狀是心臟病。
【腸胃保養法】建議應盡量避免高油、高糖食物。胃腸肝膽科醫師林煜峻說明,油炸、甜食、加工食品都不好消化,而且容易使腸胃道發炎,提高胃食道逆流的風險。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衛教資訊,防治胃酸逆流還要注意吃東西要細嚼慢嚥,入眠前2~3個小時最好避免進食,因為吃飯後太快躺下容易導致胃酸逆流,同時也要注意體重控制,否則肥胖可能增加胃部壓力,提高胃食道逆流的風險。
2. 便祕
小兒科吳昌騰醫師曾在臉書上說明,當天氣變冷時,腸道遇到低溫也會出現凍結的現象,導致肌肉收縮減緩、蠕動變慢;此外,由於氣溫低,比較不會感到口渴,容易使喝水量減少,使排便不順暢;另外吳昌騰醫師也指出,冬天食慾增加,如果常常吃火鍋、麻辣鍋等大餐,卻又懶得運動,也會促使便秘發生。
【腸胃保養法】
- 多補充水分:吳昌騰醫師說明,許多小孩子因為水喝比較少脫水,導至排便不規律。不過補充水分什需避免飯後喝冷水,冷水可能會影響消化系統分解食物的過程。如果想要靠著喝水解決宿便,外科郭彥良醫師則曾在臉書建議,可以趁剛睡醒後的30分鐘內來杯溫開水,這樣可以讓大腸產生劇烈蠕動而排便,解決排便不順的問題。
- 多吃蔬菜水果:吳昌騰醫師建議多吃新鮮的綠葉蔬菜,或是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水果,如葡萄、芭樂、橘子、葡萄柚。蔬果中的纖維質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助順利排便。
- 適當運動:胃腸肝膽科林煜峻醫師建議,保持適當運動、增加身體動量,可以讓消化排便都更順暢。
3. 消化道潰瘍出血
胃腸肝膽科林煜峻醫師在永和耕莘醫院的衛教文章中指出,冬季低溫會使腸胃道的血管收縮、血流量降低,並讓胃黏液的分泌減少,抵抗胃酸的能力也跟著下降。加上每到冬天,許多人就喜歡吃麻辣鍋、薑母鴨、羊肉爐等辛辣、熱燙的刺激性食物,如果一邊吃一邊配上啤酒、冷飲,就很容易刺激腸胃造成不適。另外,林煜峻醫師也說明,許多人感冒、喉嚨痛時會吞幾顆消炎止痛藥,或有些心血管疾病病人需使用抗凝血劑藥物,若長期服用這些藥物,也容易引起胃、十二指腸潰瘍發作。
【症狀】飽脹痛、飢餓痛,發作時間不同
胃腸肝膽科陳建安醫師在奇美醫院的衛教文章中指出,消化性潰瘍典型的表現為上腹痛,如果潰瘍發生在胃部,在進食後易出現「飽脹痛」,約1~2小時後會緩解;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則為空腹時的「飢餓痛」,常發生在夜晚、清晨之際。其他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胸口灼熱、脹氣,嚴重時還可能使消化道出血,導致吐出咖啡色液體或是鮮血、排出血便或黑便。
【腸胃保養法】
- 多吃蔬果、少吃刺激性的食物:林煜峻醫師建議,透過多吃蔬果,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可以促進腸胃蠕動,並刺激腸道內的好菌生長,維持腸道健康。國泰綜合醫院也在衛教資訊中指出,平常吃飯定食定量、細嚼慢嚥,避免暴飲暴食,且不吃過於刺激、辛辣的食物,都有助於腸胃的日常保養。
- 小心服用藥物:胃腸肝膽科温奕志醫師在臺安醫院網站撰文指出,若要避免藥物引發的腸胃潰瘍,就需盡量減少這些藥物使用。如果不得不使用,也記得要在飯後在吃,並且搭配至少200 c.c. 的開水;且吃完藥30分鐘內不要躺下,避免藥物黏著在腸胃壁上引發潰瘍或出血。
- 胃病患者少吃柑橘類水果:胃腸肝膽科錢政弘醫師在臉書上指出,柑橘類的水果,例如橘子、柳橙、檸檬雖然富含維生素C和多項營養素,但都屬於酸性水果,可能會增加胃腸傷口或潰瘍出血的風險,建議本身有胃病或胃食道逆流的人都要避免食用。
4. 病毒性腸胃炎
冬天氣溫低,應該比較不會吃到不小心壞掉的食物,為什麼到了冬天卻有許多人因腸胃不適出入診所,甚至還有群聚感染?衛福部南投醫院的衛教文章說明,由於常見引起腸胃炎的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在秋、冬最為活躍,而且病毒傳染力強,只要和病人接觸,接觸到病人的飛沫、曾碰過的東西就有可能染病,因此人口密集的機構中常常發生集體感染病毒性腸胃炎,不可輕忽。
【症狀】腹瀉、胃痛、發燒等
根據宏仁醫院的衛教文章,輪狀病毒好發於嬰兒和6歲以下幼童,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被感染。病毒性腸胃炎的症狀包括水瀉、嘔吐、發燒、胃痛、噁心、肌肉痠痛等,其中諾羅病毒的嘔吐症狀較為明顯,輪狀病毒感染則以水瀉及發燒症狀為主。
【腸胃保養法】如果感染諾羅、輪狀病毒,疾管署提醒,需特別注意水分和電解質補充,防止因頻繁腹瀉導致脫水。疾管署也建議,可以透過少量多餐的模式進食,飲食需清淡,避免太油、太甜的食物刺激腸胃,加劇腹瀉;同時也需注意營養攝取充足,才能幫助腸胃道修復細胞。另外,經常並確實洗手,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不與他人共用餐具,可以降低感染風險。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