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血糖高不吃飯,反因血糖過高傷腦過世
臺中慈濟醫院先前曾收治意識不清送急診的70多歲婦人,入院時發現血糖值飆到800mg/dl以上,並且出現間歇性抽筋、癲癇的症狀;雖然已使用藥物控制,但腦神經已經受損,即使用藥後血糖值已恢復正常,也已經呈現類植物人的狀態,後來不幸離世。
據悉,老婦平時並無規律量測血糖,且以為吃得少,血糖就不會升高;未料在一個月前行動變遲緩、倦怠,起初家人以為是腳傷不以為意,後來開始出現意識不清、抽筋的症狀才送醫。
對此,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郭啟中表示,研判此案例屬於典型的「急性代謝性腦病變」,因血糖過高傷及腦部神經,而造成癲癇、昏迷;事實上,血糖過高影響不只身體循環、代謝,也會傷及腦神經,呼籲糖尿病患平時一定要控制好血糖。
醣類攝取不足將大幅影響生理機能,影響脂肪代謝、腦部功能
根據衛福部資料指出,許多糖尿病患者以為只要不吃飯,就能夠控制、降低血糖,事實上恰好相反,不吃飯不僅無法控制血糖,甚至還會增加健康危害風險。原因是當醣類不夠時,身體會以蛋白質作為能量來源,而蛋白質又是負責促進身體發育、修補組織的材料;此外,脂質的氧化也需要醣類的幫助,若缺乏醣類,脂質無法氧化完全,導致體內殘留過多同體,造成酮酸中毒。
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洪建德醫師曾受訪表示,雖然白米飯一般被歸為精緻澱粉,但就他看來,白飯的升糖指數相對較低,且價格便宜、在地生產易取得。糖尿病患者若為了減糖而不吃飯,反而矯枉過正;此外,由於葡萄糖是生物能量來源,且大腦只吸收葡萄糖,所以不吃醣類也不行,會對大腦造成傷害。
另一方面,洪建德醫師提醒,許多人喜歡用稀飯、沖泡 燕麥、五穀粉等看似健康的食物代替吃飯,結果血糖永遠降不下來;其實,若平時對這一類好消化的醣分攝取太多,反而會讓血糖上升。應該選擇未經加工、變性製造,或者磨粉再製的純五穀雜糧為醣類攝取來源,如此一來,在消化過程中才會緩慢釋放葡萄糖,讓血糖不會一下就飆高。
此外,洪建德醫師建議,進食的時候按照「蛋白質→蔬菜→米飯」的順序,吃進魚、肉類等蛋白質食物後,會在體內消化成胺基酸,並於約15分鐘後進入血液,讓身體有時間準備分泌胰島素,接著吃米飯時,血糖會比較穩定。此套方法在美國和日本都有研究證實,也被日本醫界大力推廣。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