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雄出現「霧茫茫」空氣品質不佳的警訊。根據環保署資料,高屏地區冬季時,位於東北季風弱風區,再加上北方汙染物南下、河川枯水期揚塵,導致容易發生空氣品質高汙染事件,因環境風場轉變因素影響時間長。除了南部外,由於台灣各地依地形不同,包括北部、竹苗、中部與雲嘉南等地區,空氣品質也都會受影響,因此不僅南部,對抗空汙是台灣全民都須關注的議題。
PM2.5不僅影響肺部!恐增1.23倍心血管死亡風險,並影響肝臟、大腸與腎臟
而提到空氣汙染,PM2.5的危害就不容忽視。根據環保署資料,PM2.5是指粒徑小於2.5微米的懸浮微粒,較易深入肺部,和PM10相比,不僅對健康影響更大,若附著其他污染物,更恐加深呼吸系統危害。
日本北品川藤診所石原藤樹院長指出,根據WHO指引,PM2.5標準應維持在10微克/立方公尺以下的標準。不過,根據一篇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的研究,即使是滿足10微克/立方公尺的標準,仍會增加心臟病與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而若能將 立方公尺,則可以降低總死亡率12%以上。石原藤樹因此指出,以科學上來說,空氣越乾淨就越健康是不會有錯的事實。
而雖然一般想到空汙,首先聯想的便會是對肺部造成影響,不過事實上,PM2.5也會影響身體諸多器官。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曾在《BM公共衛生》(BMC Public Health)發表大型隊列研究,以日本諸多地域共11處保健所,追蹤約8萬人資料,探討PM2.5濃度與死亡風險的關聯。研究結果發現,PM2.5上升與心臟疾病死亡在統計學上顯著相關,當PM2.5上升1微克/立方公尺,心臟疾病死亡風險便會上升1.23倍。
此外,以該研究來看,即便是PM2.5相對較低的地域,也有發現PM2.5濃度與心臟病死亡風險升高之關聯。該結果也與過往其餘隊列研究結果一致,推測是因PM2.5導致氧化壓力增加,從而引起血管內皮機能障礙與動脈硬化。
此外,不止心血管,pm2.5也恐對肝臟與大腸造成危害。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錢政弘為文引述文獻指出,在分析包括14個國家資料的20個調查研究後發現,PM2.5會增1.31倍肝癌、1.35倍大腸癌風險。
事實上,在2016年國衛院流行病學調查就發現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民眾肝功能異常、罹患肝癌機率也較高。這是因吸入PM 2.5後,懸浮微粒會隨血液循環到達肝臟,導致肝臟慢性發炎。
此外,儘管具體機轉仍不明確,但之所以會對大腸造成影響,推測是身體吸入懸浮微粒後,有毒物質可能在氣管被痰液包覆並送至口腔、吞入消化道。而這些有毒物質在腸道中就會改變腸道菌相,除了造成特定細菌增生引發大腸癌外,也恐造成正常腸細胞癌變。
此外,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袁中新領軍團隊也曾進行研究,以高雄工業區PM2.5進行小鼠實驗,結果也發現,在高雄空氣品質不佳環境下呼吸5周,就足以導致肝腎產生毒性。
6招減少攝入PM2.5的日常生活習慣,口罩、飲食、交通都要注意
因此,儘管空氣品質優良與否以一己之力難以掌握,不過盡量從日常生活中減少攝入PM2.5相當重要,此外,也可藉由日常生活習慣進一步對環境盡一份心力。
根據衛福部衛教資料,兒童、老年人、孕婦、肥胖者,與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患者都屬於易受懸浮微粒影響的危險族群,建議民眾日常就應留意空汙警報,並做好以下自我防護:
- 外出戴口罩。
- 室外進入室內時,透過洗手、洗臉、清潔鼻腔等,加強個人衛生防護。
- 適當關閉窗戶。
- 選擇水煮、清蒸方式烹調食物、料理時開抽油煙機、少吃燒烤食物以減少PM2.5暴露。
- 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騎腳踏車、健走,以減少汽機車廢氣排放。
- 環保祭拜,少焚香、燒紙錢。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