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型肥胖症可以如何改善?
那麼如果想要改善或預防肌少型肥胖,可以從哪裡著手呢?不少醫師、專家提供建議,可以從飲食以及運動層面下手:
飲食方面改善要點
1. 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蛋白質攝取不足為肌肉量流失的原因之一,除了增加肌肉量,攝取蛋白質也能提升飽足感、穩定餐後血糖。體重管理專家陳韋螢醫師說明,依據個人體重,一天建議攝取1.2~1.5 g/kg的蛋白質。不過,雙和醫院副院長劉燦宏醫師曾在訪談中提醒,人體一次只能處理25克的蛋白質,一旦過多將超出肝臟處理胺基酸的能力。因此蛋白質的攝取要分散在一天中各餐,而不是集中在一餐把一天的需求量吃完。
由於胺基酸中的「白胺酸」能促進肌肉合成,陳韋螢醫師建議,可以優先選擇富含白胺酸的優質蛋白質為主要來源,例如大豆蛋白、牛雞豬肉、海鮮等。不過他特別提醒,若有慢性腎病者,不建議攝取過量的蛋白質,食用前必須注意,並諮詢醫師、營養師建議。
2. 留意隱藏的熱量
中醫婦科醫師洪皓脩醫師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新聞稿中說明,許多食品即使不是油炸食物,其實都含有高熱量!一不小心吃太多就可能發胖。例如含糖飲料、各式醬料(沙茶醬、沙拉醬、烤肉醬、花生醬等等)、酥皮類鹹食、各種甜食和加工食品,這些高熱量食對於物正在減脂的民眾而言,都應避免攝取過量。
3. 挑選原型食物
多攝取接近食材原本風貌、未經加工、不含額外添加物的食物,相較於加工食品更能穩定血糖、降低血脂肪。根據馬偕醫院的護理指引說明,即使成分相同,當食物越粗糙、越少加工,越能保留天然的物理屏障,所以也越不容易被快速地消化吸收,造成血糖快速上升。
4. 改吃抗性澱粉
洪皓脩醫師解釋,抗性澱粉較不容易被小腸消化、吸收,因此能減少血糖的波動。他建議多吃抗性澱粉含量較高的食材,包含:地瓜、香蕉、糙米、豌豆、燕麥。食用時可以先放涼再吃,且不要煮太久、太爛。
5. 補充維生素D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曾撰文說明,維生素D對於肌肉的功能、強度都具重要影響,若想改善肌肉流失,建議民眾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鮭魚、鮪魚、鯖魚、起司、蛋黃等。另外,在適當的日照刺激下,皮膚能夠合成維生素D提供身體使用,建議每日清晨、黃昏時刻,可以至戶外享受陽光順便活動筋骨。
運動方面建議
只透過飲食控制減重,的確可以達到減脂效果,但身體的肌肉也可能跟著被減掉;如果能加上運動,無論是有氧運動或阻力運動,都可以有效保留肌肉、而不是滿滿的脂肪。
1. 有氧運動
洪皓脩醫師說明,有氧運動可以強化肌耐力、維持基礎代謝率,快走、慢跑、游泳、騎腳踏車等都是很好的選擇。陳韋螢醫師則建議每周可以進行中強度有氧運動5天,一天至少30分鐘,可以拆成≧10分鐘/次來累積。
2. 阻力運動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若想避免肌肉衰退,增進肌力、肌耐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透過阻力運動鍛鍊肌肉,包括彈力帶、爬樓梯、舉啞鈴都能夠達到效果。陳韋螢醫師建議針對大肌群,每周2天進行2~4組、一組8~12下的訓練。
3. 練太極拳
洪皓脩醫師另外推薦,透過練太極拳,能夠增強身體的平衡能力,增加身體柔軟度,此外還可以緩解緊張焦慮,對身心都有益處。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