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狹窄症是縱向連接腰椎(腰部的椎骨)內側的椎管,因為某些原因變窄所引發的。穿過椎管的神經受到劇烈壓迫,讓足腰感到疼痛或發麻感的疾病。
長期且重複處於壓迫狀態的神經會發炎,因而出現腰痛、坐骨神經痛、發麻、無力等症狀。持續惡化的話,甚至會造成腰跟腳的麻痺。
除此之外,因神經內也有血管通過,神經長時間受到壓迫,就會造成血液循環停滯,無法將充足的氧氣與養分運送到神經。這會嚴重影響到神經的運作,引發劇烈發麻、雙腳冰冷、雙腳感覺異常或間歇跛行(又稱為間歇性跛行。走一小段路就要停下來休息)等症狀。
脊椎狹窄症的症狀,會隨著受壓迫的神經而有所不同。被稱為馬尾(請參考Q8)的末梢神經叢受到擠壓,也會造成排尿、排便障礙(馬尾症候群)。出現此一情況時,就要及早開刀治療。(菊地臣一)
為什麼椎管會變窄?
椎管變窄是組成腰椎的椎骨或椎間盤(連接椎骨與椎骨的軟骨組織)、韌帶等組織的退化所引發的複雜情況。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 椎骨變形
位於椎間盤上下的椎體(椎骨前端),長出名為骨刺的突起物,穿過椎管或椎間孔(從脊髓分枝出來的神經根開口),壓迫到神經。 - 椎間關節退化
椎骨後側的椎間關節受傷後導致增生肥厚,造成椎管或椎間孔變窄,壓迫到神經。 - 韌帶肥厚
由上而下連接每塊椎骨的後縱韌帶(位於椎體後方的韌帶)或黃韌帶(上下連接椎弓椎板的韌帶)變厚,造成椎管或椎間孔變窄,壓迫到神經。
- 腰椎(退化型、斷裂型)滑脫症
椎骨前後錯開,導致椎管或椎間盤變窄,壓迫到神經。退化型腰椎滑脫症好發於40歲以上女性,常會引發馬尾症狀(請參考Q 35)。斷裂型腰椎滑脫症的患者多半為年輕人,容易引發下肢疼痛。 - 退化性側彎
脊椎左右扭曲變形,導致椎管或椎間盤變窄,壓迫到神經。
以上都是造成脊椎狹窄症的因素。不過,病狀都不是單一原因,而是由多重因素併發導致的。(菊地臣一)
脊椎狹窄症的診斷標準為何?
根據日本骨科與日本脊椎脊髓病學會二○一一年發表的《脊椎狹窄症診療指南》,若符合下述 4個項目,即為脊椎狹窄症。
- 出現從臀部到下肢的疼痛或發麻。
- 從臀部到下肢的疼痛或發麻,會在長時間站立或步行時產生,或因此更加惡化。身體前傾或坐下時,則會獲得緩解。
- 步行時會更加惡化的症狀,不只有腰痛。
- 透過磁振造影(MRI)檢查等影像,確認椎管或椎間盤隨年齡增長變窄,與出現的症狀或診療結果一致。
症狀中較細微的部分,也會出現與診斷標準不符的例外。此時就要仰賴骨科醫師的專業知識與經驗來加以判斷。另外,診斷標準並不包括脊椎狹窄症的特色症狀「間歇性跛行」。的確有不少患者說自己出現間歇性跛行,但每個人的症狀都天差地別。(菊地臣一)
到底是脊椎狹窄症還是脊椎退化?為什麼每個醫師診斷出來的病名會不一樣?
無論是脊椎退化或脊椎狹窄症,共通點都是腰椎(腰部的椎骨)變形所造成的。原本,腰部或下肢出現疼痛,被認定為腰椎變形時,被診斷為脊椎退化是最常見的。
不過,隨著近年來磁振造影(MRI)檢查的普及,醫師用肉眼就能看出椎管變窄,因而讓脊椎狹窄症這個全新的診斷名稱受到廣泛使用。
現在,脊椎狹窄症一般來說必須具備1.椎管變窄2.身體往後彎時,症狀惡化。3.身體前傾時,症狀獲得緩解4.間歇性跛行(走一小段路就要停下來休息的症狀)等特殊症狀。即便椎骨變形。但要是沒有1~4的症狀,都會被診斷為脊椎退化。(清水伸一)
有沒有脊椎狹窄症患者為了健康能做的運動?
我建議脊椎狹窄症患者在自己能力所 及範圍內要做點運動。過度靜養會導致肌力不足,讓脊椎狹窄症更加惡化,也容易引發高血壓、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病。
一般來說,為了維持健康的最好運動就是快走。不過,由於脊椎狹窄症患者會出現間歇性跛行的症狀,大部分的人別說快走,就連走路都有問題。因此,推薦大家可以做的運動就是「踩腳踏車」,運動時身體會往前傾,就不太會出現間歇性跛行的症狀。許多無法久行的患者,換成踩腳踏車運動的話,就能持續較長時間。
踩腳踏車還能有效率地鍛鍊到跟步行有關的腰部深層肌肉或大腿肌肉,藉此預防跌倒或臥床不起的問題。對改善高血壓、高血糖與肥胖都有很顯著的效果。此項運動建議1週3天,1天最多30分鐘。踩的時候,隨時提醒自己要用較輕的踏板快踩。(清水伸一)
本文摘自《消除疼痛!脊椎狹窄症多科會診最強治療法》/菊地臣一等20位日本多專科名醫合著(國際醫療科學中心專任顧問)/原水出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