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物物理化學專業理學博士大西淳子指出,近年諸多研究發現,肌力與認知機能之間大有關係,因此各專家對肌肉鍛鍊能否預防失智越來越有興趣。而在各種肌力之中,簡單就可以檢測的握力能顯示全身健康狀態,是值得信賴的肌力指標。
大西淳子引述一篇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發表於《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該研究以190,406人認知機能正常平均年齡為56.5歲的英國民眾為對象,共平均追蹤11.7年,探討握力與失智症(認知症)發症及認知機能降低之間的關係。
研究結果發現,握力降低與失智症風險顯著相關,握力降低5kg,便會提升男性1.16倍(16%)、女性1.14倍(14%)的失智症風險。若針對阿茲海默症,則每降低5kg握力提升男性1.11倍、女性1.13倍風險;而針對血管性失智症,男性則會提升1.23倍、女性則提升1.20倍風險。
大西淳子指出,該研究證實了不論男女,中年後以握力為代表的肌力越高,往後產生認知機能問題的風險就越低,因此中年後進行肌肉鍛鍊,有維持將來認知機能的可能性。
握力可反映出全身肌肉量,肌肉分泌肌動蛋白防失智控三高
內湖恆新復健科診所院長王思恒受訪指出,透過簡單地測量握力,便可能反應體能、運動習慣、全身肌肉量等狀況。由於通常握力愈強,全身肌肉量也愈多,因此不僅準確,也是有價值的健康判斷指標。甚至握力可以預測心臟病、糖尿病與壽命長短等諸多狀況。
而一篇發表於《BMJ Open》的研究也發現,握力是一個快速、便宜的測試。該研究研究人員、維也納大學博士後研究員Sergei Scherbov以血壓比喻握力表示,測量握力的原因類似於量血壓,當患者血壓長期偏高,醫師就可開降血壓藥控制,或將患者轉介給專科醫師。而握力若低於一定程度,也是一個患者須進一步檢查的訊號,有助於早期診斷出健康問題或者潛在健康狀況。
那麼,為什麼全身肌肉量可能與失智症有關呢?其原因可能在於肌肉所分泌的物質。林慶順為文引述一篇發表於《美國醫學會老人醫學》(JAMA Geriatrics)研究指出,肌肉其實也是一種「內分泌器官」,會釋放出多種與大腦功能相關的肌動蛋白。該研究發現,肌肉量低的高齡者在3年內,恐認知衰退的幅度更大,而關聯原因就包括體脂百分比與握力。
此外,日本腦科學專家澤口俊之則指出,維持肌肉量分泌肌動蛋白除了預防失智外,還有降血壓、血脂、控血糖、改善骨質疏鬆的效果。
訓練握力別只鍛鍊手!4招居家鍛鍊提升下半身、背部肌力
那麼,提高握力好處這麼多,平時只要鍛鍊「手」提高握力就可以了嗎?王思恒醫師受訪解釋,由於握力反映的是全身肌肉量,因此只練握力就想改善健康,如同「背答案考試」,雖然考試考得好,實際學識並無增長。也因此,或許民眾仍應提升整體肌力較佳。
榮新診所副院長潘俊伸受訪建議,高齡者可透過輕度的重量訓練並攝取充足蛋白質,在教練教學與監控下讓肌肉能夠維持、成長,降低疾病與意外風險。
而鍛鍊肌肉除了王思恆醫師推薦的硬舉與吊單槓外,日本醫學博士藤田紘一郎也曾建議可透過間歇性健走(慢走5分鐘、1.5倍快走5分鐘)提升大腿肌力。若想在家鍛鍊,則可透過深蹲訓練臀大肌、股四頭肌,墊腳尖訓練腿三頭肌、抬臀訓練臀大肌等方式增加身體其他部位的肌力。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曾崧華則建議,高齡者可雙手握拳夾緊手臂與軀幹,此時肩膀放鬆不聳肩,同時感受肩胛骨緊貼。接著用力時拳頭向外轉約15秒後放鬆,重複3~5次,即可鍛鍊背部肌肉。
參考資料:
- 扭不開寶特瓶蓋是警訊!5要點看出你的肌肉不行了
- Associations Between Handgrip Strength and Dementia Risk, Cognition, and Neuroimaging Outcomes in the UK Biobank Cohort Study
- 握力が低い人ほど認知症のリスクが高い 英国の研究
- 扭不開瓶蓋 沒關係?研究:握力不足恐是身體的求救訊號
- Weak handgrip strength may signal serious health issues
- 肌肉量與認知功能的關聯性
- 腦科專家:只要運動腿部就可防失智、改善慢性病
- 走得快、握力強就長壽!健走、阻力訓練增全身肌力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