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文作者過去從企業基層做起,出身自香港的他,成長過程經歷迷茫,一路跌跌撞撞,考進了同樣擁有八百年歷史的英國劍橋大學,獲取碩士和博士,被周邊的諾貝爾獎得主啟發。畢業後,初創失敗,工作上兜兜轉轉,失意過後加入企業從基層做起,在香港、德國朋茨貝格、瑞士巴賽爾、美國普萊森頓、上海和台北歷練,現在是全球市值百大的跨國企業的地區分公司董事長及總經理。
【早安健康/鄧傑成(專業經理人)】
想像力比知識和經驗更重要
旁人會認爲我的知識和經驗是重要資產,讓我做出貢獻。但是,有多少人考慮到這些也可以是我的負資產呢?
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副董事長查爾斯.托馬斯.蒙格(Charles Thomas Munger)怎麽看知識和經驗呢?他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和投資者,也是一名公認的通才,擁有盛名的處世智慧,他發表過不少演説,聽眾從他身上領悟到不少做人處事的技巧。許多原因讓蒙格成爲商業社會頂尖的成功人士,其中包括他非常懂得如何摧毀自己的想法和勇於承認犯錯,適量地使用知識和經驗,給予自己學習空間和建立成長思維。他懂得避免受制於過往的成果,不讓傲慢變成堅持自己想法的誘因,減少看清大局和前景的障礙。
蒙格的理念讓我想到,無論一個人有多高深的學識和無數成功經驗,犯錯總是不可避免的。大部分的錯誤並非致命性,然而,不懂得處理心理否定,不承認錯誤,把責任推給別人,這往往讓人走進失敗的道路。
如果一個人受到一、兩個固定的思維模式所限,不是現實被扭曲,就是直到現實符合這人的思維模式。我要追求的是多元思維模式,它可以把各種理論和學科融會貫通,構成聯繫關係,配合過往的知識和經驗,全面性地解決問題,讓我取得成功。我可以在知識和經驗與學習中找到一個平衡,讓我每一天都在進步。
與許多人一樣,我相信知識和經驗非常寶貴,每一天的生活、工作或讀書都依賴知識和經驗才能夠有效進行,我們的腦袋和肌肉也是依賴過去的經驗來做出常規的反應,這些觀點應該沒什麽爭議。然而,如何把知識和經驗適量地用得其所卻是一個高度的學問。使用程度上有沒有上限?有沒有方法可以讓我們更聰明地使用?我相信「物極必反」是萬物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經驗的過度使用會對想像力構成衝擊,妨礙成長思維。知識和經驗是無窮無盡的,在良好的認知狀態下,每一個人的每一天也有新的學習機會,使用與學習的關係可以是相互配合,也可以是相互抵觸。
我也深信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名言「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事實上,人類今天的生活已經超出了自我的想像,網際網路和行動通訊演變出來的產物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編輯推薦:走路腳跟著地反而會蘿蔔腿!矯正4大迷思才會越走越瘦)
試問:在愛因斯坦的年代,有誰能想像到我們今天享受的網際網路和行動通訊服務?「只要有夢想,凡事可成真」,這一句是上世紀九○年代某一家以香港為基地的電信商的廣告口號,至今仍是香港好幾代人的集體回憶。我深信這真理,縱使是一個普通人,有夢想有想像力就有機會,爲了創造想像力和夢想,我愛崇尚無邊際的幻想,做做白日夢又何妨?
我們有沒有無邊際的幻想,甚至做白日夢的機會,現實中卻是充滿了限制,兒童和年輕人無拘無束的想像力,成年人習慣性被生活體驗、壓力和責任的擠壓,這兩者的矛盾往往出現在彼此的互動中。我成長在傳統的亞洲人社會,從小就觀察到一個情況,無論是學校裡的老師、長輩,總是鼓勵年輕人要有理想,但是當年輕人展現出勇氣,毫無保留地表達自己的夢想後,卻被長輩和老師批評為不切實際或是做白日夢。
到底誰可以界定夢想與白日夢? 又如何去界定? 解答這些問題並不容易,也往往被我們的知識和經驗所限制,做出了誤判。我們並不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麽(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n’t know)就是最常見的限制之一,我們不知道已經發生的事情多不勝數,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麽事情,科技的進步也是幾何級發展。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對未來做判斷,是否有點可惜?
這年代乘坐民航飛機,我們已經可以到達平流層的下界,即距離地表十公里處,這對我來説是一個可以輕易實現的夢想。如果我出生在一百多年前,兒童時的我提出這夢想,別人可能說我在做白日夢,但當我踏入老年時,民航飛機已經可以把我帶進平流層,夢想實現了。所以,這不是白日夢,是一個可以達成的夢想,只是當時大家沒有想到未來科技發展和普及。飛出地球大氣層呢?活在這個年代,只要努力一點再加點運氣,參與太空計畫,或者等待未來的太空商業旅遊,這也可以是一個夢想,並非白日夢。
我堅信,想像力比知識和經驗更重要,無論一個人有多高深的學識和無數成功經驗,學習的空間還是無窮無盡,不知道的知識遠比知道的多。人類今天的生活已經超出了過去的想像,縱使你是一個普通人,有想像力就有機會。世界的未來屬於年輕人,不要隨意界定白日夢和夢想,未來掌握在你的手裡。
寫書的過程中,我回顧兒童年代面對家族歷史的迷惘,如何激發人生敏捷度,獨自出走八百多年的家族原居民聚居地,一步一步走到英國劍橋。在這個地靈人傑的地方被博士導師和傳奇科學家啓蒙,敢於推測未來世界的變化和參與初創。失敗後,進入人生第二次迷惘,從失敗中脫身,投入新的事業,成爲一個職業經理人,參與生技業的顛覆性工作。這些都不是白日夢,是已經發生的夢想。搬進台北後,人生再次獲得啓蒙,好奇心的引爆讓我迷惘,身邊無數人的使命感激發了我對未來的夢想,思考我的下一個十年。
在這個年代,適者生存的重要性尤其明顯,社會發展繼續走向兩極化,帶來什麽啓示?我可以做什麽?隨著科技的進步,生活模式繼續演變中,是否理所當然地帶給人類更優越的健康管理?在未來的十年,我相信這些話題與社會大部分人息息相關,我有什麽期盼?我不想被動地等待,我打算以探索的態度去參與,一邊學習,一邊產生影響力。
本文摘自《翻轉思維的人生學程》/ 鄧傑成(專業經理人)/健行出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