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長腫塊是針眼?眼皮突現黑痣小心基底細胞癌
眼睛出現腫塊,許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針眼。新竹諾貝爾診所眼科專科醫師連祐暘受訪表示,門診最常見的眼皮突起有兩種,其一為良性的針眼(麥粒腫),會出現疼痛、紅腫等發炎症狀;其二為皮脂腺堆積導致的霰粒腫,不會痛且大多熱敷即會消失。
根據大愛眼科的衛教資料,除了眼瞼炎等疾病造成的麥粒腫與霰粒腫外,用眼過度與常熬夜也是成因之一,主要是因為用眼過度會使眼瞼平滑肌收縮導致影響腺體正常排泄,而常熬夜恐降低人體免疫力導致細菌感染所致。因此日常應養成正確用眼習慣,並充足睡眠外,也可每天在患部熱敷1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護理。
不過,除了上述兩普遍眼部症狀外,連祐暘醫師指出,若眼皮的腫塊反覆出現且難以治癒,就要進一步檢查以確認是否為癌症。而最常見的眼瞼腫瘤就是「基底細胞癌」,約佔90%,好發於下眼皮與眼睛內側。由於相對不會轉移,因此只要切除乾淨患者預後也較佳。
諾貝爾集團衛教資料則指出,眼瞼的基底細胞癌好發於高齡者,男性略多於女性。早期主要呈現針頭、黃豆大小的半透明小結節,表面甚至可見微血管擴張。由於富含色素,因此也可能被誤認為色素痣或黑色素瘤。
若放著不管,腫瘤中央則可能開始出現形狀像火山口的潰瘍,並逐漸向深部、周圍侵蝕。不過,若能早期診斷,即可及時治療,而手術切除是最常用且有效的方式。
2眼瞼癌症轉移風險高!突發腫塊別不管,當心皮脂腺癌上身
除了常見的基底細胞癌外,連祐暘醫師受訪指出,剩下的10%恐為「鱗狀細胞癌」與「皮脂腺癌」,兩者轉移、侵犯神經風險較高。
根據諾貝爾集團衛教資料,眼瞼的鱗狀細胞癌好發位置於瞼緣部,以男性高齡者居多。起初僅是產生疣狀、結節狀或乳頭狀硬性小腫物,若放著不管,則可能進展為乳頭型或菜花樣的腫塊,癌組織色白而脆,呈乳頭狀而基底廣闊;或是開始就以潰瘍形式出現,潰瘍邊緣高聳外翻、基底高低不平。
由於基底細胞癌與鱗狀細胞癌外觀與一般眼睛症狀相差甚遠,或許民眾目測即可發現眼睛出了狀況可及早警覺。不過皮脂腺癌則有被民眾誤認為針眼的可能性而掉以輕心。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呂大文也接受媒體訪問推測,吳淑珍罹患的就可能是皮脂腺癌,由於平時可能會以為是突發性針眼而容易被忽視,不僅相對惡性、轉移率相對高,甚至還可能侵犯神經。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則曾受媒體訪問表示,皮脂腺癌會如脂肪狀在眼瞼凸起但不會疼痛,隨後可能呈現黃色、紅色,甚至轉為褐色開始潰爛。而一旦開始侵襲,就會沿著血管、淋巴、眼窩擴散。
此外,曾有80多歲阿嬤在切除腫瘤1年半後竟仍擴散至眼球組織,需進行摘除眼球大手術,因此即使已切除腫瘤,後續仍應持續追蹤。雖然該癌症發生在眼瞼部位並非罕見,但相當棘手。
因此,民眾可別忽視眼睛腫塊的警訊,即便自認為可能只是普通的針眼,仍應盡早就診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