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有一位七十歲阿姨確診新冠肺炎後,胸悶易喘、呼吸道發炎症狀持續多天不退,不過令人驚訝的是,阿姨竟在短短一週內體重驟減10公斤,出現典型的肌少症現象,手部的握力和行走速度都明顯變差,體力也變差。
而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於2022年07月所發表的一篇系統性文獻回顧顯示,確診新冠肺炎後發生肌少症的機率約有48%,倘若不積極治療,相較於單純的新冠肺炎患者,將會高出約2.1倍的死亡率。
染疫後急性肌少症風險增,骨骼肌質量低恐致死
肌少症在臺灣越來越受重視,主要原因是進入高齡化社會後,隨著老年人口比例增加,發現肌少症與許多健康議題有緊密的關聯。肌少症不只會影響長者跌倒機率,更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肺炎、骨質疏鬆、三高、糖尿病、失智、憂鬱等各種嚴重問題。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18年的統計,臺灣65歲以上老年人肌少症盛行率男性23.6%,女性18.6%,約有30萬名長者患有肌少症。
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吳佩青醫師,則依《Frontiers in Nutrition》該篇文獻所提及的數據推估,臺灣民眾因為感染新冠肺炎而產生肌少症的人數可能高達200萬,至於因染疫而住院治療者罹患肌少症的機率更高達69.7%。
我們常聽到的肌少症大多是指年輕時,因為運動量不足、營養攝取不均衡長期累積所致的慢性肌少症,但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中的文獻顯示,肌少症可以在任何年齡發展,早就不是多數人以為的「老年病」。
不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劉東桓醫師與吳佩青醫師解釋,根據肌少症發生時間來區分,除了慢性肌少症,還有急性期之分。肌少症相關症狀出現的時間小於六個月內,並且常和急性疾病(例如新冠肺炎)及身體損傷有關。
然而觀察染疫後康復者,發現有73%的人,二頭肌肌力只有正常預測值的69%;86%的患者,股四頭肌肌力只剩下正常預測值的54%,這些會明顯導致手部肌力不足及行走能力變差,可能是發生急性肌少症所導致的現象;此外,新冠肺炎引起的嗅味覺障礙,可能使得患者食慾不振,進而出現營養不良、蛋白質不足的問題,間接導致肌少症發生。
越早預防肌少症生活質量越高,中西醫首推從飲食與運動下手
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肌少症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為其所造成的不良後果可能會增加醫療費用支出與死亡率的上升。因此,為了提升生活品質,肌力訓練應該要從年輕時開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吳佩青醫師與劉東桓醫師分別就各自的專業,在飲食與運動上提供預防肌少症的建議,除了透過運動增進肌力、預防肌少症,也能藉由飲用元氣茶飲滋陰潤肺,健脾補氣。
吳佩青中醫師表示,肌少症在中醫古籍稱為「痿症」,單純因年紀增長導致的原發性肌少症屬於肝、脾、腎三臟虧損,治則宜養肝、健脾、補腎。而續發型肌少症則是由多重疾病或危險因子所造成,治療則多以滋陰補氣類藥材為主。
補血增肌元氣茶飲
- 成分:麥冬一錢、西洋參一錢、甜杏仁一錢、紅景天五分、甘草三分、枸杞三分;大棗一枚
- 煮法:上述藥材稍洗淨打碎後置於保溫杯內,350-500cc沸水沖泡,悶10分鐘後可頻服、可回沖。
- 服用方法:於早上頻服,代茶飲。
- 功效:滋陰潤肺,健脾補氣以增強肌力。
肌少症對於老人而言,是健康上的一大危害,劉東桓醫師呼籲除了飲食,還可以每天做以下四招運動加強肌力。
第一招 靠牆深蹲運動:
雙腳與肩同寬,腳尖超前,腳跟離牆面5-8公分,將膝蓋彎曲至與腳尖平行,停10秒,10次。第二招 坐姿膝伸直運動:
坐姿,背靠椅背,將膝蓋輪流伸直,停10秒、重複10次。第三招 肩膀前平舉及側平舉:
肩膀往前抬高至90度,拇指朝上,停5秒、做10次。肩膀往側邊抬高至90度,拇指朝上,停五秒、做10次。
第四招 臀橋:
平躺在地,雙膝彎曲,腳踩地面,然後向下壓腳後跟、抬起臀部肌肉維持10秒鐘,再回到原來位置。(以上動作示範圖皆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參考資料: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新北耶誕城開幕日人數估破10萬!大型活動安不安全?專家教你這樣判斷+6招保身
- 吞嚥卡卡、喝水常嗆到?小心肌少症導致吞嚥困難!專家曝4解方改善
- 吃素怕蛋白質不足?營養師列全榖、蔬菜排行榜,多元補足胺基酸!
染疫後體虛肌肉流失...新冠確診者近五成有肌少症!醫授4運動補強肌力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