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看似微不足道,其實與人體的運作機能息息相關。我們的身體總計約有60兆個細胞,卻有數百兆的微生物與我們共生,這些微生物打從人類一出生就大舉入侵,大部分定居於腸道之中。然而這些與人類共生的微生物,近年來被發現對我們的疾病與健康,有許多重要的影響。
台灣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曾提到,這些為數眾多的腸道菌,並無法逐一歸類哪些好哪些壞,也很難只殺掉所謂的「壞菌」,因此對於腸道健康來說,重點非好、壞菌本身,而是如何維持菌叢間的平衡,一旦失衡,就容易產生健康問題。
根據2022年8月由美國心臟協會(學會)發表的研究報導所示:腸胃道中微生物產生的化學物質,可能是增加心臟病風險的部分原因,而這些風險與牛肉和豬肉等紅肉的攝入量增加有關。
過多紅肉,助長腸道壞菌
這篇由美國心臟協會(學會)發表的研究指出,我們吃進去的食物若消化不完全,會透過腸道菌分解、代謝,從而分泌出各式各樣的細菌代謝產物,這些產物有些對健康有益、有些則有害。
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紅肉中的成分經由腸道菌的作用會產生「三甲胺」(簡稱TMA)相關的化學物質,當此物質產出後被腸道吸收,經由我們的肝臟酵素作用而形成「氧化三甲胺」(簡稱TMAO),這個關鍵物質則被認為是危害心血管健康的因素之一。
而根據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沈立言教授與台大醫學院吳明賢教授的合作研究計畫,該計畫針對葷食者與素食者進行測試,測試結果發現:葷食者攝取紅肉後,其體內生成氧化三甲胺(TMAO)的能力是素食者的10倍!也觀察到葷食者的腸道菌相已漸趨向提高三甲胺(TMA)產出的壞菌類型。
多食肉致壞菌增多,威脅心臟健康!
關於人體代謝紅肉後的產物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這次的研究並非首例。2017年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學會)雜誌》研究指出,體內氧化三甲胺(TMAO)濃度最高的人,出現嚴重心血管問題的可能性將提高62%,也與較高的死亡率有關。
而針對這次的新研究,美國心臟協會的報導更表示,攝取過多紅肉和加工肉類,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每天吃一份紅肉患心臟病的風險提高 22%。
英國牛津大學曾公布了一項多達140萬人且追蹤長達30年的大型實驗報告,他們發現紅肉與加工肉品會使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整整提高20%!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克努普 (Anika Knüppel) 建議民眾應盡可能減少紅肉的攝取量。
這樣做維持腸道好菌
然而你可能會想:不吃肉,那改吃素呢?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教授賴信志過去曾受訪表示:相異的飲食習慣造就出不同的腸道菌相。
賴信志教授更進一步說明,以往多認為蔬果含有豐富維生素及礦物質,對身體有益,最近研究也顯示蔬果的膳食纖維,雖不會被人體吸收,卻能餵養腸道好菌;但賴教授強調,吃素未必比較好。因為腸道菌叢需要多樣性,長期茹素也會有容易缺乏的營養素,均衡多元的飲食才是打造腸道好菌的重要基礎。
腸道健康何其重要!腸道不健康不只會導致自身的腸道疾病,甚至連心臟健康都可能受影響。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錢政弘過去曾推出「五項保腸指南」,望能幫助大家改善腸道、永保健康!
- 多運動。運動能使腸道產生好菌、讓菌叢更豐富。
- 補充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好菌的營養來源,若補充不足,可能會使壞菌增量。
- 多食用發酵食物。味噌、泡菜、納豆、醋、紅麴等發酵食物,是腸道益生菌的優質來源。
- 避免加工食品、加工肉品。加工食品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會讓肝臟分泌較多膽酸,使腸道黏膜被破壞。
- 保持愉悅心情。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用餐,能讓幫助腸胃消化,促進代謝。
參考資料:
- 腸道菌決定一生健康
- 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及疾病
- 腸道要健康,壞菌應該愈少愈好?!
- Chemicals produced in the gut after eating red meat may contribute to heart disease risk
- Increased heart disease risk from red meat may stem from gut microbe response to digestion
- 多吃紅肉易患心血管疾病的原因──腸道菌
- 心病從腸醫 台大研究:吃生大蒜可改善心血管疾病
- 腸道不好 易患心臟病!2方法改善
- 每天吃一份紅肉患心臟病的風險狂增22%! 最新研究:罪魁禍首藏在腸道中
- 追蹤30年研究:紅肉、加工肉品讓心臟病機率大增近20%
- 心血管疾病、帕金森氏症 與腸道細菌有關 從「腸」護「腦」 養好菌勝過吃補吞藥
- 錢政弘醫師5項保腸指南,幫你不罹癌、不失智!
- 益生菌怎麼吃?腸胃醫師公開「腸」保健康5秘訣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心血管病風險高6成!小心這些食物養出腸道壞菌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