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良喝果汁「補充血糖」,血液電解質平衡遭破壞恐致休克
前陣子傳出一名15歲國中生,因為愛美而節食,甚至在吃東西後還會催吐,導致身高160公分卻只有38公斤,看她減重到幾乎昏迷,家人在束手無策之下對她灌食果汁「補充血糖」,想不到少女非但沒有回神,還出現心跳異常而昏迷休克!直到送醫補充鉀、磷才救回一命。
究竟為何補充果汁後,狀況反而越來越糟?營養師劉純君曾受訪指出,這種狀況稱為「再餵食症候群」,在正常狀況下,血液中會有鉀、磷;但在長期不攝取食物,造成營養不良的狀況下,血鉀、血磷也會呈現最低限度狀態,此時若突然補充大量營養素,糖分會快速進入乾渴細胞內,由於在葡萄糖進入細胞的同時,也需要利用鉀離子做輔助,原本血液中的鉀含量就會更低,造成低血鉀。
根據郭綜合醫院內科部肝膽腸胃科衛教資料顯示,再餵食症候群主要發生於營養不良病患,在長期禁食後再次進食,因為血糖徒增,胰島素大量分泌,使原本就不足的電解質、微量元素更缺乏。
其中,血液中的鉀對人體的生理功能影響甚鉅,像是肌肉收縮、心搏跳動都與血鉀的關係密切,若發生低血鉀的狀況,嚴重時可能會造成心臟停止跳動。另外,由於磷掌管細胞膜通透度,突然攝取大量食物,也會大量需要磷的幫助,因此也可能導致血液中磷減少,造成低血磷現象。
嚴重症狀包含低血磷、低血鉀、低血鎂,分別會產生的症狀分別如下:
- 低血磷:心衰竭、橫紋肌溶解
- 低血鉀:心律不整、肌肉麻痺
- 低血鎂:混亂、抽搐
會出現「再餵食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包含厭食症、長期酗酒、腫瘤科病人、手術預後病人、老年人(合併生理機能減退)、糖尿病控制不佳者,以及慢性營養不良者。此外,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也曾受訪指出,再餵食症候群也可能發生在長時間絕食的社運、政治人物上。
患者恢復飲食須循序漸進,確認血液電解質濃度正常再正常進食
既然不能一下子就補充大量營養,那麼長期營養不良者該怎麼做,才能恢復正常飲食?營養師劉純君表示,針對這類長期營養不佳者,可先維持相同總熱量,並讓營養素均衡攝取,先維持1-2天後,再逐漸拉高總熱量,約1週內就可慢慢回到正常應有的熱量攝取。
另一方面,顏宗海醫師提醒,長期營養不良的民眾,後續在開始正常進食的幾餐前,都要做抽血檢驗,確認自己有無低血鉀、低血磷等電解質缺乏的狀況,再配合調整飲食。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