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翳病並非黴菌感染!持續惡化恐有失明危險
不少人對「眼翳病」(Pterygium)的印象或許來自胡適〈母親的教誨〉一文。文中指出,胡適不慎將某種黴菌擦入眼中而染了眼翳病,他母親因聽說該症可用舌頭舔去,有日半夜竟真用舌頭舔他的病眼。事實上,眼翳病非如胡適所言受黴菌感染。根據台中榮總衛教資料,眼翳真正的成因不明,但常暴露於陽光、紫外線會導致眼翳風險提高。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郭巾慈也曾受訪指出,若以世界範圍來看,越靠近赤道的國家越多人罹患該症。書田眼科診所主治醫師王司宏則曾為文指出,除了紫外線外,乾熱氣候、灰塵、風沙及結膜慢性炎症都是罹患眼翳的刺激因素。
眼翳究竟長什麼樣呢?綜合境靜眼科診所院長廖家慶與王司宏醫師的資料,眼翳又稱翼狀贅肉,顧名思義是一個像翅膀般的常見眼球表面病灶,會從角膜邊緣慢慢向中心生長,最後形成如同翅膀般的模樣。此外,由於顏色多呈現紅白色,甚至有民眾會誤以為眼翳是白內障。
10 facts about PTERYGIUM (Eye Web )
— Chief Pharmacist (@ChiefPharmacst) May 7, 2022
1. A painless growth that starts on the clear tissue of the eye that can spread to the cornea.
2. It's noncancerous.
3. It's more common in people who spend a lot of time under the sun, esp those who work outdoors.#ChiefRxA threadpic.twitter.com/YjxJZ7AdWL
而治療與否,則取決於臨床症狀以及對視力的影響,若是眼翳小且無繼續惡化則無需治療;若已出現充血、紅腫、發炎等不適,又或威脅視力,則應盡早手術切除。
日本金澤醫科大學眼科學講座主任教授佐佐木洋則表示,眼翳恐從30多歲就會開始發展,由於有失明的危險性,若出現充血、強烈散光等症狀,應盡早手術治療。
瞼裂斑受紫外線暴露量影響,恐會發炎恐腫脹、疼痛
王司宏醫師為文指出,瞼裂斑最初上下眼瞼間靠近角膜緣,可能會產生黃白色、無特定形狀的沉澱物,甚至會肥厚突起,隨時間慢慢變大,產生囊腫、鈣化。患者多半無自覺症狀,若有合併發炎症狀(瞼裂斑炎),則會出現腫脹、充血,並有輕微疼痛
佐佐木洋表示,瞼裂斑無失明危險性,即使是小孩子也會罹患,需要透過抗發炎症狀的眼藥水消除不適進行治療。
What is a pinguecula?https://t.co/cP0k8giKN6
— PharmaServe Inc (@PharmaServeInc) August 11, 2020
Have any questions? Contact us for more
details.https://t.co/lPxz3gVkHD
.
.
.
.
.#pharmaserve#pharmablog#love#instagood#photooftheday#fashion#beautiful#happy#cute#tbt#like4like#followme#picoftheday#follow#mepic.twitter.com/gW4byJpYTd
而瞼裂斑也是易由紫外線誘發的眼部疾病,當受到紫外線照射,蛋白質就會變性,而產生斑點。佐佐木洋研究團隊曾在非洲坦尚尼亞進行實地研究,發現坦尚尼亞的小孩近視比例僅為日本的1/13,然而由於坦尚尼亞小孩長期暴露在強烈紫外線中,戶外活動時間不僅長,使用太陽眼鏡防護紫外線的比例也相當低,被紫外線照射的量是日本小孩的3倍以上,而因此罹患瞼裂斑的小孩數量約是日本的4倍以上。
紫外線也會造成白內障!諸多急、慢性眼睛疾病均由紫外線造成
除了眼翳與瞼裂斑外,白內障可能是民眾最常聽聞,由紫外線導致的慢性眼部疾病。根據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衛教資料,眼部水晶體為了阻攔紫外線進入眼球,而「犧牲小我」導致纖維中不溶性蛋白質含量增加,因此低量、長時間的紫外線暴露也會導致白內障。
而佐佐木洋研究團隊在非洲也發現,坦尚尼亞成人年紀輕輕罹患白內障、老花的比例相當高,40多歲就有1/10的民眾視力相當低,甚至50歲以上的中高齡者失明的民眾也不少。
而這與紫外線導致患者喪失視力有關。若從小就暴露在紫外線中,有可能對未來罹患眼部疾病帶來巨大影響,由於坦尚尼亞小孩從小就長時間接觸紫外線,再加上防範對策相當不充分,眼睛提早老化的可能性相當高。
事實上,紫外線會對眼部帶來各種急性、慢性傷害。除了上文提及的騎腳踏車導致光害性角膜炎案例,近年因新冠疫情而讓不少民眾透過紫外線燈殺菌,不料最後反倒造成眼睛疼痛、灼熱也是急性傷害範例之一。
不只帶墨鏡!陽光折射集光作用強20倍,3配件併用有效預防
若要避免眼部因紫外線產生各種急、慢性傷害,注意並預防紫外線危險性為必備事項,而以下民眾更要注意紫外線危害:
- 高度紫外線照射者
- 住在強烈紫外線地區
- 戶外勞動者
- 戶外生活時間長的民眾
- 職業司機
- 戶外運動
- 戶外休閒(登山、釣魚等)
- 高度近視
- 吸菸者
- 高齡者
由於日本開車為右駕,佐佐木洋提醒,職業司機右側暴露的紫外線約為左側的10倍,因此右眼更容易罹患相關疾病。而由於台灣民眾為左駕,因此較易暴露紫外線的左側要多加注意。此外,高度近視、吸菸者、與高齡者暴露在紫外線中也更容易罹患老花與白內障。
那麼,到底該如何預防紫外線對眼部造成的傷害呢?佐佐木洋建議可併用帽子、太陽眼鏡、隱形眼鏡等3物來達到最佳效果。首先,僅僅戴帽子就可以阻隔40~60%的紫外線。
而抗UV的太陽眼鏡雖可以阻隔正面的紫外線,但從側面射進眼中的紫外線在角膜周邊折射後,會在另一側產生20倍的集光作用,因此除了太陽眼鏡外,再配戴可以覆蓋角膜全體的抗UV隱形眼鏡可以達到最佳效果。
珍世明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曾受訪指出,抗UV功能是選購隱形眼鏡的關鍵之一。不過,若民眾嫌麻煩只配戴抗UV隱形眼鏡,卻不戴太陽眼鏡,恐怕護眼效果大打折扣。
抗UV隱形眼鏡使用特殊染劑製成,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科主任呂大文曾受訪表示,抗UV材質太多的話也會影響隱形眼鏡安定度,因此都控制在一定範圍。太陽眼鏡因顏色能做得較深,抗UV效果因此較強。
怡碩視光眼科診所院長吳怡頡曾受訪提醒,抗UV隱形眼鏡只有在覆蓋範圍有保護作用,未覆蓋到的眼瞼、結膜等眼球周邊組織,仍可能因曝曬紫外線造成傷害。因此仍需再戴太陽眼鏡,以保護眼睛周圍組織。
除了上述對策外,綜合佐佐木洋與眼科醫師廖家慶、堀好子、田川考作等人的資料,預防紫外線還有以下妙招:
- 戴覆蓋至耳朵的寬帽緣大帽子
- 挑選能完整覆蓋眼睛,且有抗UV機能的太陽眼鏡
- 撐陽傘
- 避免在環境乾燥且陽光強烈環境進行戶外活動
- 多攝取維生素C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